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含义与分类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生态补偿中"补偿"的两种含义 | 第10-18页 |
一. 作为"目的"的补偿 | 第11-12页 |
二. 作为"手段"的补偿 | 第12-18页 |
第二节 生态补偿的分类 | 第18-22页 |
一. 独立式生态补偿与工程配套式生态补偿 | 第18-19页 |
二. 行政性生态补偿与市场化生态补偿 | 第19-20页 |
三. 生态移民型生态补偿与非生态移民型生态补偿 | 第20-21页 |
四. 高产权私有化地区生态补偿与低产权私有化地区生态补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生态补偿的现有理论根据及评价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及评价 | 第22-25页 |
一. 公共池塘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二. 产权理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关于生态补偿的法学理论 | 第26-28页 |
一. 法学的失语 | 第26页 |
二. 唯理主义的诱惑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生态补偿中习惯权利理论的缺位 | 第28-37页 |
第一节 习惯权利的一般概念与性质 | 第28-30页 |
一. 习惯权利的一般概念 | 第28页 |
二. 习惯权利的一般属性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生态补偿中习惯权利的概念与特性 | 第30-33页 |
一. 生态补偿中习惯权利的概念 | 第30-31页 |
二. 生态补偿中习惯权利的特性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国家立法对于习惯权利的忽视 | 第33-36页 |
一. 从习惯权利(规则)到法定权利(规则) | 第33-34页 |
二. 立法对于习惯规则(权利)的态度 | 第34-36页 |
第四节 生态补偿对于习惯权利的忽视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生态补偿中的习惯权利的类型与结构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原则 | 第37-38页 |
一. 关注普遍性的习惯权利 | 第37页 |
二. 微观深入的研究角度 | 第37-38页 |
三. 对于低产权私有化地区的重点关注 | 第38页 |
第二节 物质方面的习惯权利 | 第38-44页 |
一. 对于非生态资源进行利用的习惯权利 | 第38-39页 |
二. 对于生态资源进行利用的习惯权利 | 第39-41页 |
三. 作为习惯权利的传统劳动方式 | 第41-42页 |
四. 物质方面的习惯权利受损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 | 第42-44页 |
第三节 文化方面的习惯权利 | 第44-46页 |
一. 作为习惯权利内容之一的传统文化利益 | 第44-45页 |
二. 文化方面习惯权利损失的后果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损害的代际传递 | 第46页 |
第五章 习惯权利理论的应用 | 第46-50页 |
第一节 在行政性生态补偿方面 | 第46-49页 |
一. 对于供方居民习惯权利的调查 | 第47页 |
二. 尊重供方居民的参与意愿 | 第47-48页 |
三. 生态补偿的环境行政听证程序 | 第48-49页 |
四. 实时监测、实时补偿 | 第49页 |
第二节 生态补偿的市场化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