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与中国绘画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和”与中国文化 | 第10-12页 |
第二节“和”与社会发展 | 第12-14页 |
第一章“和”文化的阐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和”字解 | 第14页 |
第二节“和”文化的内涵 | 第14-18页 |
一、天人合一是“和”文化的核心思想 | 第14-16页 |
二、致中和是“和”文化的理论精髓 | 第16页 |
三、和而不同是“和”文化的个性特色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绘画与“和” | 第18-37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绘画对“和”的借鉴 | 第18-22页 |
一、哲学上的借鉴 | 第18-19页 |
二、审美观念上的借鉴 | 第19-20页 |
三、创作方法上的借鉴 | 第20-21页 |
四、表现形式上的借鉴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绘画“六法”与“和” | 第22-37页 |
一、“六法”的产生 | 第22-24页 |
二、对“六法”与“和”文化的综合阐述 | 第24-37页 |
第三章“和”对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启示 | 第37-51页 |
第一节“尽精微,致广大” | 第37-38页 |
第二节“和”对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的启示 | 第38-51页 |
一、线是阴阳和合的律动 | 第38-42页 |
二、色是情感与主题的统一呈现 | 第42-48页 |
三、肌理,是质感与意境的和谐共处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作品 | 第57-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