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9-12页 |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4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2页 |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12-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4页 |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22页 |
| 2.3 区域岩浆岩概况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构造体系划分及变形特征 | 第24-61页 |
| 3.1 构造格局 | 第24-27页 |
| 3.2 近SN向构造体系基本特征 | 第27-51页 |
| 3.3 近EW向构造体系基本特征 | 第51-53页 |
| 3.4 NW和NE向构造体系基本特征 | 第53-54页 |
| 3.5 构造样式及组合特征 | 第54-55页 |
| 3.6 运动学特征 | 第55-57页 |
| 3.7 富碱斑岩体与断裂关系探讨 | 第57-61页 |
| 第四章 区域构造演化 | 第61-64页 |
| 4.1 海西阶段 | 第61页 |
| 4.2 印支阶段 | 第61-63页 |
| 4.3 喜马拉雅阶段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