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镁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 第9-10页 |
| 1.1.1 镁资源概述 | 第9页 |
| 1.1.2 镁及镁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 第9-10页 |
| 1.2 铜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 第10-11页 |
| 1.2.1 镁在铜合金中的作用 | 第10页 |
| 1.2.3 铜镁合金的特性 | 第10-11页 |
| 1.2.4 铜镁合金的应用 | 第11页 |
| 1.3 铜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1 铜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 1.3.2 铜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 熔盐电解在合金制备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1.5 拟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6-29页 |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16-17页 |
| 2.1.1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 2.2 实验过程 | 第17-21页 |
| 2.2.1 电解质和电解温度的选择 | 第17-19页 |
| 2.2.2 原料的处理与制备 | 第19-20页 |
| 2.2.3 电解槽装置结构 | 第20-21页 |
| 2.3 熔盐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21-24页 |
| 2.3.1 测试装置 | 第21-22页 |
| 2.3.2 测试方法与内容 | 第22-24页 |
| 2.4 电化学实验 | 第24-27页 |
| 2.4.1 三电极体系 | 第24-25页 |
| 2.4.2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25-26页 |
| 2.4.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 2.5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7页 |
| 2.6 样品检测 | 第27-29页 |
| 2.6.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7-28页 |
| 2.6.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熔盐体系物理化学性质 | 第29-36页 |
| 3.1 熔盐电解质体系电导率 | 第29-31页 |
| 3.1.1 MgO含量对熔盐电导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1.2 温度对熔盐电导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2 熔盐电解质体系密度 | 第31-32页 |
| 3.2.1 MgO含量对熔盐密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2.2 温度对熔盐密度的影响 | 第32页 |
| 3.3 熔盐电解质体系粘度 | 第32-34页 |
| 3.3.1 MgO含量对熔盐粘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3.2 温度对电解质粘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Mg~(2+)的阴极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36-45页 |
| 4.1 LiF-BaF_2-MgF_2-KCl电解质的CV曲线 | 第36-37页 |
| 4.2 Mg~(2+)的电化学行为 | 第37-43页 |
| 4.2.1 循环伏安法 | 第37-40页 |
| 4.2.2 计时电流法 | 第40-41页 |
| 4.2.3 计时电位法 | 第41-4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阴极合金化法制备Cu-Mg中间合金 | 第45-53页 |
| 5.1 槽电压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 5.1.1 电解温度对槽电压的影响 | 第45-46页 |
| 5.1.2 阴极电流密度对槽电压的影响 | 第46-47页 |
| 5.2 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 5.2.1 电解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2.2 阴极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5.3 反电动势的估算 | 第49-50页 |
| 5.4 Cu-Mg合金的表征 | 第50-5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