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中继协作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冲击噪声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双向中继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不同中继网络结构的优化算法 | 第14-15页 |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继协作通信 | 第17-30页 |
2.1 中继协作通信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2.1.1 MIMO多天线技术 | 第17-18页 |
2.1.2 中继协作通信模型 | 第18-20页 |
2.1.3 中继转发技术 | 第20-21页 |
2.2 冲击噪声建模 | 第21-23页 |
2.2.1 冲击噪声特性 | 第21-22页 |
2.2.2 常见冲击噪声模型 | 第22-23页 |
2.3 中继网络发展的历史 | 第23-25页 |
2.3.1 单向中继网络 | 第23-24页 |
2.3.2 传统的双向中继网络 | 第24页 |
2.3.3 两个时隙的双向中继网络 | 第24-25页 |
2.4 中继网络波束形成算法 | 第25-29页 |
2.4.1 简单的中继网络模型 | 第25-27页 |
2.4.2 波束形成算法介绍 | 第27-28页 |
2.4.3 均衡器介绍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拉普拉斯分布下的冲击噪声抑制算法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冲击噪声 | 第30-34页 |
3.2.1 拉普拉斯分布的噪声模型 | 第30-31页 |
3.2.2 产生拉普拉斯分布变量 | 第31-33页 |
3.2.3 拉普拉斯分布冲击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33-34页 |
3.3 拉普拉斯分布冲击噪声的中继网络优化算法 | 第34-43页 |
3.3.1 中继通信网络 | 第34-35页 |
3.3.2 中继波束形成矩阵的设计 | 第35-43页 |
3.3.3 均衡系数的设计 | 第43页 |
3.4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双向MIMO中继网络优化算法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双向协作中继网络模型 | 第45-47页 |
4.3 中继系统的性能参数指标 | 第47-48页 |
4.4 数学近似化简 | 第48-53页 |
4.4.1 总中继传输功率表达式化简 | 第48页 |
4.4.2 SNR表达式化简 | 第48-53页 |
4.5 中继网络优化算法 | 第53-57页 |
4.5.1 以SNR下界为约束的最小化中继总功率 | 第53-55页 |
4.5.2 以中继总功率为约束的最大化SNR下界 | 第55-56页 |
4.5.3 以中继局部功率为约束的最大化SNR下界 | 第56-57页 |
4.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4.6.1 准则1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4.6.2 准则2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4.6.3 准则3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2-64页 |
5.1 全本总结 | 第62-6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