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重大战略转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依据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3页
        1.2.1 关于抗战初期中共重大战略转变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关于抗战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抗战初期中共重大战略转变的背景第14-20页
    2.1 国际形势的变化第14-16页
        2.1.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阵线处于整合之中第14-15页
        2.1.2 共产国际政策的引导第15-16页
    2.2 国内背景第16-20页
        2.2.1 国民党内外政策的调整第16-17页
        2.2.2 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观察第17-20页
第3章 抗战初期中共重大战略转变的具体表现第20-27页
    3.1 中共政治战略转变的表现第20-22页
        3.1.1 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新构思第20-21页
        3.1.2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新探索第21-22页
    3.2 中共经济战略转变的表现第22-23页
    3.3 中共军事战略转变的表现第23-27页
        3.3.1 从内战的党转向抗战的党第24页
        3.3.2 从速战速决转向长期抗战第24-25页
        3.3.3 从运动战转向游击战第25-26页
        3.3.4 从正规军作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第26-27页
第4章 抗战初期中共重大战略转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影响第27-31页
    4.1 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第27-28页
        4.1.1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启蒙第27页
        4.1.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初步成果第27-28页
    4.2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28-30页
        4.2.1 两大革命实践的教训第28-29页
        4.2.3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第29-30页
    4.3 中共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新思考第30-31页
第5章 抗战初期中共重大战略转变的经验及启示第31-35页
    5.1 正确认识国情是实现转变成功的基础第31-32页
    5.2 转变中注重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第32页
    5.3 转变中注重系统性协调第32-33页
    5.4 转型必须要有新思想新理论做指导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体系转型:理论与战略
下一篇:概率水平对道德责任、法律责任评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