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能耗监管模型在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2章 系统设计 | 第15-27页 |
2.1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5-17页 |
2.1.1 相关理论 | 第15页 |
2.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5-17页 |
2.2 需求分析 | 第17-19页 |
2.2.1 平台功能性 | 第17-18页 |
2.2.2 总体性能需求 | 第18-19页 |
2.3 数据库设计 | 第19-23页 |
2.3.1 数据库设计 | 第19-20页 |
2.3.2 系统E-R图 | 第20-21页 |
2.3.3 数据库基本表一览 | 第21-23页 |
2.3.4 编码规则 | 第23页 |
2.4 总体架构开发环境 | 第23-27页 |
2.4.1 节能监管平台总体架构 | 第23-25页 |
2.4.2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能耗监管模型 | 第27-38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3.2.1 能耗统计划分 | 第27-28页 |
3.2.2 数据清洗 | 第28-29页 |
3.3 数据挖掘相关技术 | 第29-33页 |
3.3.1 聚类 | 第30-31页 |
3.3.2 分类 | 第31-32页 |
3.3.3 离群点检测 | 第32-33页 |
3.4 能耗监管模型 | 第33-38页 |
3.4.1 数据预处理 | 第35页 |
3.4.2 聚类能耗模式识别 | 第35-36页 |
3.4.3 建立能耗模式判定树 | 第36页 |
3.4.4 异常点检测监管 | 第36-38页 |
第4章 高校节能监管平台的实现 | 第38-63页 |
4.1 基础平台模块 | 第38-42页 |
4.1.1 单位信息管理 | 第38-39页 |
4.1.2 组织机构基本信息管理 | 第39-40页 |
4.1.3 建筑信息管理 | 第40页 |
4.1.4 网关-设备信息管理 | 第40-41页 |
4.1.5 营户管理 | 第41-42页 |
4.1.6 日志管理 | 第42页 |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42-44页 |
4.2.1 网关监控 | 第43页 |
4.2.2 电客户信息管理 | 第43-44页 |
4.2.3 其他能源 | 第44页 |
4.3 电能检测子系统 | 第44-48页 |
4.3.1 首页 | 第44-45页 |
4.3.2 设备监控 | 第45-46页 |
4.3.3 设备信息管理 | 第46页 |
4.3.4 能耗历史数据查询 | 第46-47页 |
4.3.5 光伏 | 第47页 |
4.3.6 变电所监控 | 第47-48页 |
4.4 能源综合分析子系统 | 第48-53页 |
4.4.1 综合能耗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4.4.2 建筑历史能耗 | 第49页 |
4.4.3 建筑分类能耗 | 第49-50页 |
4.4.4 建筑部门能耗 | 第50-51页 |
4.4.5 能耗分类对比 | 第51页 |
4.4.6 单位面积能耗 | 第51-52页 |
4.4.7 人均生均能耗 | 第52页 |
4.4.8 电能分析统计 | 第52-53页 |
4.4.9 建筑能耗分布图 | 第53页 |
4.4.10 报表 | 第53页 |
4.5 能源计划指标管理 | 第53-55页 |
4.5.1 能源指标查询 | 第54页 |
4.5.2 能源指标分配 | 第54-55页 |
4.6 能耗预警 | 第55-56页 |
4.6.1 能耗预警 | 第55页 |
4.6.2 预警房间公示 | 第55-56页 |
4.6.3 预警房间设置 | 第56页 |
4.7 能耗公示 | 第56-58页 |
4.7.1 能耗公示 | 第57页 |
4.7.2 部门单位面积能耗公示 | 第57页 |
4.7.3 建筑面积水耗公示 | 第57-58页 |
4.7.4 安徽大学审计报告 | 第58页 |
4.8 能耗监管模型验证 | 第58-63页 |
4.8.1 聚类识别能耗模式 | 第59-60页 |
4.8.2 建立模式判定树 | 第60-61页 |
4.8.3 分析实时能耗数据 | 第61-6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