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塔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7页
    1.1 概述第11-14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5页
        1.3.1 冷却塔数值计算研究模型第15-19页
        1.3.2 国内冷却塔数值计算的研究第19-31页
        1.3.3 国外冷却塔数值计算的研究第31-34页
        1.3.4 总结第34-35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5-37页
第2章 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经典计算方法第37-55页
    2.1 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第37-38页
    2.2 湿空气性质第38-41页
        2.2.1 湿空气的组成第38-39页
        2.2.2 湿空气参数及关系式第39-41页
    2.3 冷却原理及冷却极限第41-44页
        2.3.1 冷却塔中散热形式第41-43页
        2.3.2 水的冷却原理及冷却极限第43-44页
    2.4 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一维计算方法第44-49页
    2.5 自然通风冷却塔二维计算方法概述第49-52页
    2.6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拟二维计算方法第52-55页
第3章 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数值计算模型第55-73页
    3.1 概述第55-63页
        3.1.1 CFD相关理论第55-63页
        3.1.2 自然排烟冷却塔基本计算模型第63页
    3.2 连续相控制方程第63-64页
    3.3 离散相控制方程第64-65页
    3.4 湍流模型第65页
    3.5 排烟冷却塔传热传质模型第65-67页
        3.5.1 排烟冷却塔传热传质分析第65-66页
        3.5.2 排烟冷却塔填料区传热传质模型第66-67页
    3.6 浮力驱动流动模型第67-68页
    3.7 排烟冷却塔阻力模型第68-70页
        3.7.1 排烟冷却塔阻力计算第68页
        3.7.2 排烟冷却塔喷淋区及雨区阻力模型第68-69页
        3.7.3 排烟冷却塔填料区阻力模型第69-70页
    3.8 多孔介质模型第70页
    3.9 组分输运模型第70-73页
第4章 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数值模拟第73-85页
    4.1 项目背景第73-76页
        4.1.1 概述第73-74页
        4.1.2 气象条件第74-75页
        4.1.3 排烟冷却塔方案设计第75-76页
    4.2 计算过程第76-82页
        4.2.1 数值计算方法第76-78页
        4.2.2 基本假设第78页
        4.2.3 计算过程第78-82页
    4.3 模型验证第82-85页
        4.3.1 网格无关性检验第82页
        4.3.2 计算结果验证第82-85页
第5章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5-105页
    5.1 一维程序计算结果第85-88页
        5.1.1 排烟冷却塔—维计算结果第85-86页
        5.1.2 常规冷却塔—维计算结果第86-87页
        5.1.3 排烟冷却塔与常规冷却塔比较分析第87-88页
    5.2 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第88-97页
        5.2.1 无侧风时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8-90页
        5.2.2 有侧风时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第90-92页
        5.2.3 排烟冷却塔与常规冷却塔比较分析第92-97页
    5.3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97-105页
        5.3.1 排烟冷却塔中的射流理论分析第97-100页
        5.3.2 一维及无侧风时三维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第100-102页
        5.3.3 一维及有侧风时三维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第102-10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6.1 结论第105-106页
    6.2 展望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大变形X80管线钢宽厚板性能控制与生产工艺研究
下一篇:小麦SNP标记与SSR标记整合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