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刀具论文--各种材料刀具论文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及其抑制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1.3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1.3.1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工艺的研究第16-23页
        1.3.2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机理的研究第23-25页
    1.4 摩擦化学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热-力耦合作用下金刚石刀具磨损过程的摩擦化学分析第29-5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基于摩擦化学理论的刀具磨损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29-35页
        2.2.1 摩擦化学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9-32页
        2.2.2 摩擦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反应速率研究第32-34页
        2.2.3 金刚石刀具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4-35页
    2.3 黑色金属金刚石界面热腐蚀实验研究第35-47页
        2.3.1 界面热腐蚀实验基本原理第35-38页
        2.3.2 界面热腐蚀实验方案设计第38-39页
        2.3.3 界面热腐蚀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47页
    2.4 黑色金属金刚石界面摩擦磨损实验研究第47-58页
        2.4.1 界面摩擦磨损实验方案设计第47-51页
        2.4.2 界面摩擦磨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黑色金属金刚石摩擦化学磨损预测模型研究第59-74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界面摩擦磨损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第59-66页
        3.2.1 摩擦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建模第59-61页
        3.2.2 摩擦过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1-66页
    3.3 刀具摩擦化学磨损预测模型的建立第66-68页
    3.4 刀具摩擦化学磨损预测模型的实验验证第68-73页
        3.4.1 切削力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第68页
        3.4.2 切削温度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第68-69页
        3.4.3 切削速度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第69-71页
        3.4.4 工件材料组份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第71-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第74-97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金刚石石墨化磨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第74-83页
        4.2.1 过渡金属对金刚石石墨化的催化作用分析第74-78页
        4.2.2 单晶金刚石切削纯铁时刀具磨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第78-83页
    4.3 金刚石扩散磨损过程的建模分析与实验研究第83-90页
        4.3.1 金刚石刀具扩散磨损模型的建立第83-86页
        4.3.2 扩散过程中碳原子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第86-87页
        4.3.3 金刚石刀具扩散磨损模型的实验验证第87-90页
    4.4 金刚石氧化磨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90-96页
        4.4.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理论第90-91页
        4.4.2 金刚石刀具氧化磨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91-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抑制研究第97-136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基于超声振动效应的刀具磨损抑制的仿真及实验研究第97-116页
        5.2.1 超声振动效应对刀具磨损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第97-103页
        5.2.2 超声振动切削模具钢时工艺参数对刀具磨损影响的仿真分析第103-110页
        5.2.3 超声振动切削模具钢时工艺参数对刀具磨损影响的实验研究第110-116页
    5.3 基于低温微量润滑的刀具磨损抑制的仿真及实验研究第116-132页
        5.3.1 低温微量润滑对刀具磨损抑制作用的分析第116-119页
        5.3.2 不同冷却润滑方式及切削液对刀具磨损影响的仿真分析第119-125页
        5.3.3 不同冷却润滑方式及切削液对刀具磨损影响的实验研究第125-132页
    5.4 基于超声振动与低温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复合作用的刀具磨损抑制研究1195.5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5.5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结论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个人简历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重金属离子产电特性研究
下一篇:岩浆岩床下伏含瓦斯煤体损伤渗透演化特性及致灾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