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醒脑生脉口服液的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前言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醒脑生脉口服液的研发依据第12-17页
        1.3.1 党参的保健作用第13页
        1.3.2 麦冬的保健作用第13页
        1.3.3 五味子的保健作用第13-14页
        1.3.4 人参总皂苷的保健作用第14-15页
        1.3.5 茶多酚的保健作用第15-16页
        1.3.6 牛磺酸的保健作用第16页
        1.3.7 口服液的优点第16-17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醒脑生脉口服液的配方研究第19-28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1.1 主要材料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第19-20页
    2.2 试验仪器第20页
    2.3 试验方法第20-25页
        2.3.1 中药提取液的制备第20-21页
        2.3.2 醒脑生脉口服液主要物料配比研究第21-23页
        2.3.3 辅料的选择第23页
        2.3.4 口服液的制备第23-24页
        2.3.5 理化指标测定第24页
        2.3.6 感官评价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27页
        2.4.1 小鼠血乳酸含量结果第25-26页
        2.4.2 醒脑生脉口服液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第26-27页
        2.4.3 辅料选择结果第27页
        2.4.4 理化指标测定结果第27页
        2.4.5 感官评价结果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醒脑生脉口服液抗疲劳功效的验证第28-36页
    3.1 试验材料第28-30页
        3.1.1 主要材料第28页
        3.1.2 受试样品第28页
        3.1.3 研究对象第28-29页
        3.1.4 试验试剂第29页
        3.1.5 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3.2 试验方法第30-31页
        3.2.1 动物试验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3.3.1 动物试验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醒脑生脉口服液抗疲劳功效持续性的研究第36-42页
    4.1 主要材料第36页
        4.1.1 试验材料第36页
        4.1.2 研究对象第36页
        4.1.3 试验试剂第36页
        4.1.4 仪器与设备第36页
    4.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4.2.1 动物试验第37-3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4.3.1 负重游泳实验结果第38-39页
        4.3.2 血乳酸的测定第39-40页
        4.3.3 血清尿素的含量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醒脑生脉口服液抗疲劳功效的人群试验第42-47页
    5.1 试验材料第42页
        5.1.1 受试样品第42页
        5.1.2 研究对象第42页
        5.1.3 试验试剂第42页
        5.1.4 仪器与设备第42页
    5.2 人群试验第42-43页
        5.2.1 服用方法第42-43页
        5.2.2 疗效判定第4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3-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醒脑生脉口服液的有效期研究第47-51页
    6.1 试验材料第47页
        6.1.1 主要材料第47页
        6.1.2 试验样品第47页
        6.1.3 试验试剂第47页
    6.2 仪器与设备第47页
    6.3 试验方法第47-48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48-50页
        6.4.1 各恒温条件下对口服液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6.4.2 醒脑生脉口服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第49-50页
    6.5 小结第50-51页
第7章 结论与不足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丙炔氟草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离子交换法用于淫羊藿活性成分综合利用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