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本文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3 本文框架 | 第14-15页 |
2 股权众筹概述 | 第15-21页 |
2.1 股权众筹概念及特征 | 第15-17页 |
2.1.1 股权众筹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股权众筹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 我国股权众筹融资模式 | 第17-19页 |
2.2.1 直接股权投资 | 第17-18页 |
2.2.2 间接股权投资 | 第18页 |
2.2.3 “线上+线下”两段式 | 第18-19页 |
2.3 我国股权众筹面临的法律风险 | 第19-21页 |
2.3.1 众筹平台的法律风险 | 第19页 |
2.3.2 筹资者的法律风险 | 第19-20页 |
2.3.3 投资者的法律风险 | 第20-21页 |
3 我国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1-27页 |
3.1 我国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现状 | 第21-23页 |
3.1.1 我国现行的股权众筹法规 | 第21-22页 |
3.1.2 《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 | 第22-23页 |
3.2 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3.2.1 股权众筹是否属于证券发行尚存争议 | 第23页 |
3.2.2 对投资者资格限制过于严苛 | 第23-24页 |
3.2.3 股权众筹平台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 | 第24-25页 |
3.2.4 领投人资格审查不严格 | 第25页 |
3.2.5 合理的投资者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 第25-26页 |
3.2.6 信用征信系统尚未建立 | 第26-27页 |
4 国外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2页 |
4.1 国外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 | 第27-30页 |
4.1.1 美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 | 第27-28页 |
4.1.2 日本股权众筹法律规制 | 第28-29页 |
4.1.3 英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 | 第29-30页 |
4.2 国外股权众筹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4.2.1 赋予股权众筹平台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 第30页 |
4.2.2 宽松而严谨的投资者适当性审查 | 第30-31页 |
4.2.3 降低初创企业融资难度和保护中小投资者间寻找平衡点 | 第31-32页 |
5 我国股权众筹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 | 第32-40页 |
5.1 重新界定“证券”范围及豁免制度的建立 | 第32-33页 |
5.1.1 在《证券法》中重新界定“证券”范围 | 第32页 |
5.1.2 建立股权众筹豁免制度 | 第32-33页 |
5.2 股权众筹平台的义务与征信机制完善 | 第33-35页 |
5.2.1 设立股权众筹平台准入限制 | 第33-34页 |
5.2.2 严格施行背景调查 | 第34-35页 |
5.2.3 完善信用征信体系 | 第35页 |
5.3 对普通投资人和领投人进行区别规制 | 第35-38页 |
5.3.1 放宽对普通投资人的限制 | 第35-36页 |
5.3.2 加强对领投人的监管力度 | 第36-37页 |
5.3.3 设立投资者冷静期和退出机制 | 第37-38页 |
5.4 完善筹资者准入机制与信息披露义务 | 第38-40页 |
5.4.1 建立筹资者准入机制 | 第38页 |
5.4.2 完善筹资人信息披露义务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