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昆虫学论文

麻疯树传粉昆虫组成及主要传粉者行为生态学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4页
   ·引言第19-22页
     ·研究背景第19-22页
     ·研究经费来源第22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趋势第22-31页
     ·传粉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2-29页
     ·麻疯树传粉生态研究进展第29-31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31-34页
     ·研究目的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2页
     ·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二章 云南省麻疯树传粉昆虫的地理分布特征第34-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研究地点第34-36页
     ·研究方法第36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6-37页
   ·结果第37-47页
     ·传粉昆虫种类组成与丰富度第37-43页
     ·群落相似性比较第43-44页
     ·在世界区系中的分布特点第44-45页
     ·在国内区划中的分布特点第45-47页
   ·讨论第47-51页
     ·泛化传粉系统第47-48页
     ·传粉昆虫组成的地理变异第48-49页
     ·传粉昆虫的区系组成第49-51页
第三章 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行为第51-69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研究地点第52页
     ·昆虫传粉行为第52页
     ·传粉昆虫体毛情况第52页
     ·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第52-53页
     ·传粉方式对花粉落置模式的影响第53页
     ·传粉昆虫对花性的偏好第53页
   ·结果第53-64页
     ·主要传粉昆虫种类第53-54页
     ·传粉昆虫传粉行为第54-57页
     ·传粉昆虫的访花酬物第57页
     ·传粉昆虫体毛及携粉情况第57-60页
     ·传粉昆虫携粉量第60-61页
     ·传粉方式对花粉落置模式的影响第61-63页
     ·传粉昆虫对花性的偏好第63-64页
   ·讨论第64-69页
     ·传粉昆虫的主要传粉行为第64-65页
     ·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与有效携粉部位第65-66页
     ·传粉方式对花粉落置模式的影响第66-67页
     ·传粉昆虫对花性的偏好第67-69页
第四章 花部特征对传粉昆虫的视觉吸引第69-83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研究地点第70页
     ·花部形态特征第70-71页
     ·花粉与柱头微观特征第71页
     ·花部组成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1页
     ·花冠大小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1-72页
     ·花朵颜色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2页
     ·干旱胁迫下花序开放式样第72页
     ·统计分析第72-73页
   ·结果第73-78页
     ·花部形态特征第73页
     ·花粉与柱头微观特征第73-74页
     ·花部组成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4-75页
     ·花冠大小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5-76页
     ·花部颜色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76-77页
     ·干旱胁迫下花序开放式样第77-78页
   ·讨论第78-83页
     ·花部形态特征第78-79页
     ·花粉与柱头微观特征第79-80页
     ·花部设计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80-81页
     ·开放式样大小对传粉昆虫的影响第81-83页
第五章 花部挥发物对传粉昆虫的嗅觉吸引第83-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84-90页
     ·研究地点与试验昆虫第84-85页
     ·挥发物的采集、分析与鉴定第85-87页
     ·花部挥发物的 EAG 检测第87-88页
     ·Y 型管嗅觉生物测定第88-90页
   ·结果第90-97页
     ·花序与叶片挥发物组成第90页
     ·花序挥发物释放的昼夜节律第90-93页
     ·叶片挥发物释放的昼夜节律第93页
     ·花部挥发物在不同花期的释放节律第93页
     ·中华蜜蜂对单一化合物的 EAG 反应第93-95页
     ·中华蜜蜂对单一化合物的 EAG 剂量反应第95页
     ·蜜蜂与大头金蝇的 Y 型管嗅觉行为测定第95-97页
   ·讨论第97-102页
     ·花部与叶部挥发物释放的昼夜节律第97-98页
     ·花部挥发物在不同花期的释放节律第98页
     ·花部挥发物对中华蜜蜂的招引作用第98-100页
     ·花部挥发物对大头金蝇的招引作用第100-102页
第六章 昼夜昆虫的传粉贡献第102-11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研究地点第103页
     ·研究材料第103页
     ·泌蜜节律第103-104页
     ·传粉昆虫类群与传粉行为第104页
     ·昼夜昆虫的传粉贡献第104-105页
     ·统计分析第105页
   ·结果第105-109页
     ·花蜜分泌节律第105-108页
     ·传粉昆虫类群第108-109页
     ·昼夜昆虫的传粉贡献第109页
   ·讨论第109-112页
     ·雌雄花泌蜜节律第109-110页
     ·昼夜昆虫的传粉效率第110-112页
第七章 蚁类昆虫的传粉贡献第112-1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13-115页
     ·研究地点第113页
     ·访花昆虫类群与访花行为第113-114页
     ·蚂蚁携粉量第114页
     ·昆虫隔离试验第114-115页
     ·统计分析第115页
   ·结果第115-120页
     ·访花蚂蚁种类及访花频率第115-116页
     ·蚂蚁种类与数量的垂直带分布第116-117页
     ·蚂蚁访花行为第117-118页
     ·蚂蚁携粉量与柱头花粉落置量第118页
     ·昆虫隔离试验第118-120页
   ·讨论第120-123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第123-128页
   ·结论第123-125页
   ·值得继续研究的几个问题第125-127页
     ·传粉昆虫对不同性别花的取食行为差异及其机制第125-126页
     ·传粉昆虫学习能力的差异及学习行为的遗传机制第126-127页
   ·本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5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簕竹属竹叶活性组分筛选、检测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下一篇:两种鞘翅目昆虫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