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 | 第11-15页 |
1.2.1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机制 | 第12-13页 |
1.2.3 稀土β-二酮发光配合物 | 第13-15页 |
1.3 稀土近红外发光 | 第15-16页 |
1.3.1 Ln(Ⅲ)近红外发射 | 第15-16页 |
1.3.2 Ln(Ⅲ)的近红外敏化策略 | 第16页 |
1.4 稀土SMMs研究进展 | 第16-35页 |
1.4.1 单核Ln-SMMs | 第17-21页 |
1.4.2 双核Ln-SMMs | 第21-25页 |
1.4.3 三核Ln-SMMs | 第25-27页 |
1.4.4 四核Ln-SMMs | 第27-31页 |
1.4.5 五核和六核Ln-SMMs | 第31-33页 |
1.4.6 七核和更高核数的Ln-SMMs | 第33-35页 |
1.5 本论文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37-5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及表征仪器 | 第38-39页 |
2.3 基于二苯甲酰基甲烷(Hdbm)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2.3.1 五核铽(1)和四核钐(2)的合成 | 第39-42页 |
2.3.2 五核铽(1)和四核钐(2)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42-45页 |
2.3.3 五核铽(1)和四核钐(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2.3.4 五核铽(1)和四核钐(2)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2.3.5 五核铽(1)和四核钐(2)的磁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2.3.6 小结 | 第48-49页 |
2.4 基于乙酰丙酮(Hacac)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9-57页 |
2.4.1 四核铒(3)和四核镱(4)的合成 | 第49页 |
2.4.2 四核铒(3)和四核镱(4)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49-53页 |
2.4.3 四核铒(3)和四核镱(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3-54页 |
2.4.4 四核铒(3)和四核镱(4)的磁性能研究 | 第54-56页 |
2.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手性近红外发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3.1 引言 | 第57-59页 |
3.2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9-60页 |
3.3 基于Hdbm构筑的Er近红外发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60-67页 |
3.3.1 手性双二齿含N配体(LR和LS)和单双核手性Er配合物(5)和(6)的合成 | 第60-62页 |
3.3.2 Er(dbm)_3L_R·2H_2O(5)和Er2(dbm)6LR·6H_2O(6)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62-64页 |
3.3.3 Er(dbm)_3L_R·2H_2O(5)和Er2(dbm)6LR·6H_2O(6)圆二色光谱(CD)测试 | 第64页 |
3.3.4 Er(dbm)_3L_R·2H_2O(5)和Er2(dbm)6LR·6H_2O(6)的近红外发光性质 | 第64-66页 |
3.3.5 Er(dbm)_3L_R·2H_2O(5)和Er2(dbm)6LR·6H_2O(6)的磁性能研究 | 第66页 |
3.3.6 小结 | 第66-67页 |
3.4 基于Hdbm构筑的Nd近红外发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67-73页 |
3.4.1 中间体Nd(dbm)_3·2H_2O和手性对映体Nd配合物(7)和(8)的合成 | 第67页 |
3.4.2 Nd(dbm)_3L_R·2H_2O(7)和Nd(dbm)_3LS·2H_2O(8)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67-70页 |
3.4.3 Nd(dbm)_3L_R·2H_2O(7)和Nd(dbm)_3LS·2H_2O(8)的圆二色光谱测试 | 第70-71页 |
3.4.4 Nd(dbm)_3L_R·2H_2O(7)和Nd(dbm)_3LS·2H_2O(8)近红外发光性质研究 | 第71-72页 |
3.4.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基于吡唑酮的Dy(Ⅲ)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第73-85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4页 |
4.3 基于Hpmap配体Dy(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74-85页 |
4.3.1 Hpmap配体和配合物[Dy(pmap)3(H_2O)_2](CH_3COOC_2H_5)(9)的合成 | 第74-76页 |
4.3.2 [Dy(pmap)3(H_2O)_2](CH_3COOC_2H_5)(9)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76-78页 |
4.3.3 [Dy(pmap)3(H_2O)_2](CH_3COOC_2H_5)(9)的光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78页 |
4.3.4 [Dy(pmap)3(H_2O)_2](CH_3COOC_2H_5)(9)的磁性能研究 | 第78-84页 |
4.3.5 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