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哲学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二、本论题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本文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消费异化的理论界说 | 第14-24页 |
·消费异化概念的理论内涵 | 第14-17页 |
·"消费"、"异化"的含义 | 第14-16页 |
·消费异化的含义 | 第16-17页 |
·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 | 第17-19页 |
·法兰克福学派的消费异化理论 | 第19-22页 |
·法兰克福学派之后的西方消费异化理论 | 第22-24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 | 第22页 |
·后马克思主义者鲍德里亚的消费异化思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主要表现 | 第24-34页 |
·人的身体及其选择行为的异化 | 第24-28页 |
·身体的"他者化" | 第24-26页 |
·选择的强制性 | 第26-27页 |
·幸福观的扭曲 | 第27-28页 |
·人交往行为的异化 | 第28-30页 |
·交往目的异化 | 第29-30页 |
·交往方式的异化 | 第30页 |
·人的情感行为的异化 | 第30-34页 |
·情感宣泄的异化 | 第31-32页 |
·情感表达的异化 | 第32-33页 |
·情感沟通的异化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危害、成因及解决 | 第34-47页 |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危害 | 第34-37页 |
·对个人的危害 | 第34-35页 |
·对自然的危害 | 第35-36页 |
·对社会的危害 | 第36-37页 |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 | 第37-42页 |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 第38-39页 |
·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和中国人自身的道德滑坡 | 第39-41页 |
·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41页 |
·盲从和炫耀性心理 | 第41-42页 |
·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 | 第42-47页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第42-44页 |
·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第44页 |
·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