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腈水解酶的分子改造及应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酶分子改造方法概述第12-17页
        1.1.1 点突变第12-13页
            1.1.1.1 随机点突变第12页
            1.1.1.2 定点突变第12-13页
        1.1.2 盒式突变第13页
        1.1.3 DNA改组第13-16页
            1.1.3.2 交错延伸法第14-15页
            1.1.3.3 DNA家族改组第15-16页
            1.1.3.4 新型的DNA改组第16页
        1.1.4 定向进化的其他方法第16-17页
    1.2 蛋白质突变体库的筛选方法第17-22页
        1.2.1 蛋白质突变体库的常规筛选方法第17-18页
        1.2.2 高通量筛选蛋白质突变体库的方法第18-22页
            1.2.2.1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18页
            1.2.2.2 微生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第18-20页
            1.2.2.3 核糖体和mRNA展示技术第20-22页
    1.3 酶分子改造方法在酶改造中的应用第22-23页
        1.3.1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第22页
        1.3.2 改善酶的pH稳定性第22-23页
        1.3.3 提高酶的抗氧化稳定性第23页
        1.3.4 改进酶的有机溶剂耐受性第23页
    1.4 结语与展望第23-24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腈水解酶的分子改造第26-42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2.1 材料第27-28页
            2.2.1.1 菌种与质粒第27页
            2.2.1.2 培养基第27页
            2.2.1.3 工具酶第27页
            2.2.1.4 试剂第27-28页
            2.2.1.5 仪器第28页
        2.2.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2.2.1 E. coli BL21(DE3)/ pET28b-NIT重组质粒的提取第28页
            2.2.2.2 突变质粒库的建立第28-30页
            2.2.2.3 酶切除去模板第30页
            2.2.2.4 大肠杆菌E. coli BL2 1 (DE3)感受态的制备第30-31页
            2.2.2.5 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及抗性筛选第31页
            2.2.2.6 pH指示法高通量初筛第31页
            2.2.2.7 高效液相色谱复筛第31-32页
            2.2.2.8 正向突变腈水解酶序列测定第3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3.1 高通量筛选模型建立第32-34页
        2.3.2 点饱和突变第34-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腈水解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及分子建模第42-59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3.2.1 材料第42-44页
            3.2.1.1 菌种与质粒第42-43页
            3.2.1.2 培养基第43页
            3.2.1.3 试剂第43页
            3.2.1.4 仪器第43-44页
        3.2.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3.2.2.1 腈水解酶纯酶的获得第44页
            3.2.2.2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酶活单位定义第44页
            3.2.2.3 最适pH和pH稳定性第44-45页
            3.2.2.4 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第45页
            3.2.2.5 圆二色谱(CD)第45页
            3.2.2.6 腈水解酶序列比对第45-46页
            3.2.2.7 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第46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8页
        3.3.1 腈水解酶纯酶的获得第46-49页
        3.3.2 pH对腈水解酶活力的影响第49-51页
        3.3.3 温度对腈水解酶活力的影响第51-52页
        3.3.4 圆二色谱第52-54页
        3.3.5 序列结构比对第54-56页
        3.3.6 腈水解酶的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腈水解酶突变株在扁桃酸生产中的应用第59-72页
    4.1 前言第59-6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4.2.1 材料第60-61页
            4.2.1.1 菌种与质粒第60页
            4.2.1.2 培养基第60页
            4.2.1.3 试剂第60页
            4.2.1.4 仪器第60-61页
        4.2.2 实验方法第61-62页
            4.2.2.1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酶活单位定义第61页
            4.2.2.2 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和诱导表达第61页
            4.2.2.3 菌体在催化条件下的稳定性第61页
            4.2.2.4 底物浓度对菌体活力的影响第61-62页
            4.2.2.5 催化进程研究第62页
            4.2.2.6 底物流加实验第62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2-71页
        4.3.1 菌体的稳定性研究第62-64页
        4.3.2 底物浓度对菌体活力的影响第64-65页
        4.3.3 催化进程研究第65-67页
        4.3.4 流加实验结果第67-71页
            4.3.4.1 底物快速流加实验第67-69页
            4.3.4.2 底物慢速流加实验第69-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5.1 结论第72-74页
    5.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元乙丙橡胶与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新型转子结构对喷射式旋转床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