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甘蔗论文

甘蔗新品种综合选择的遗传基础及抗寒性评价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综述第18-38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甘蔗育种目标第18-20页
    1.3 甘蔗杂交育种的选择技术第20-24页
        1.3.1 甘蔗配合力分析第20-21页
        1.3.2 甘蔗家系选择第21-23页
        1.3.3 甘蔗无性系综合选择第23-24页
    1.4 甘蔗抗寒育种第24-36页
        1.4.1 甘蔗寒害的形态特征及相关抗寒技术第24-26页
        1.4.2 甘蔗抗寒性生理生化研究第26-28页
            1.4.2.1 低温寒害对细胞膜系统稳定性影响第26页
            1.4.2.2 抗寒保护酶系统第26-27页
            1.4.2.3 渗透调节物第27页
            1.4.2.4 内源激素第27-28页
            1.4.2.5 对光合与呼吸产生影响第28页
        1.4.3 甘蔗抗寒常规杂交育种第28-30页
        1.4.4 甘蔗抗寒性分子机理研究第30-36页
            1.4.4.1 抗寒调控基因第30-31页
            1.4.4.2 冷诱导基因第31-32页
            1.4.4.3 膜稳定相关基因第32-33页
            1.4.4.4 抗冻蛋白基因第33-34页
            1.4.4.5 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关基因第34-35页
            1.4.4.6 甘蔗抗寒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第35-3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页
    1.6 技术路线第36-38页
2 甘蔗家系的配合力分析第38-5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2.1.1 试验材料第38-40页
        2.1.2 试验设计第40页
        2.1.3 调查指标和方法第40页
        2.1.4 组合及亲本的配合力估算第40-4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1-55页
        2.2.1 母本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1-45页
            2.2.1.1 母本锤度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1-43页
            2.2.1.2 母本新植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3-44页
            2.2.1.3 母本新植锤重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4-45页
        2.2.2 父本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5-48页
            2.2.2.1 父本锤度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5-46页
            2.2.2.2 父本新植蔗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6-47页
            2.2.2.3 父本新植锤重的一般配合力分析第47-48页
        2.2.3 组合特殊配合力分析第48-55页
            2.2.3.1 组合锤度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第48-51页
            2.2.3.2 组合蔗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分析第51-53页
            2.2.3.3 组合锤重的特殊配合力分析第53-55页
    2.3 小结第55-57页
3 家系综合选择第57-6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3.1.1 试验材料第57页
        3.1.2 试验设计第57页
        3.1.3 调查指标和方法第57页
        3.1.4 遗传参数的估计第57-58页
        3.1.5 综合指数选择第5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3.2.1 家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参数估计第58-60页
        3.2.2 家系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第60页
        3.2.3 家系的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第60-63页
        3.2.4 综合指数选择的效果比较分析第63-66页
    3.3 小结第66-68页
4 甘蔗无性系综合选择第68-8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4.1.1 材料第69页
        4.1.2 方法第69-71页
            4.1.2.1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第69页
            4.1.2.2 性状调查第69-70页
            4.1.2.3 统计分析方法第70-71页
                4.1.2.3.1 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第70页
                4.1.2.3.2 遗传参数的估计第70页
                4.1.2.3.3 选择分析第70-7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1-80页
        4.2.1 糖能兼用甘蔗无性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第71-74页
        4.2.2 糖能兼用甘蔗无性系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第74-78页
        4.2.3 无性系综合指数选择第78-79页
        4.2.4 遗传增益的估算及比较第79-80页
    4.3 小结第80-82页
5 低温胁迫下甘蔗光合参数的变化及抗寒品种的筛选第82-9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3-85页
        5.1.1 参试材料第83页
        5.1.2 试验设计及管理第83页
        5.1.3 测定项目第83-84页
        5.1.4 数据处理第84-8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5-95页
        5.2.1 低温胁迫处理对不同甘蔗基因型0叶耐冷性的影响第85-87页
        5.2.2 低温胁迫处理对不同甘蔗基因型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第87-88页
        5.2.3 低温胁迫处理对不同甘蔗基因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88-91页
        5.2.4 甘蔗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冷害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第91-93页
        5.2.5 各甘蔗基因型抗寒性综合评价第93-95页
    5.3 小结第95-98页
6 低温胁迫下不同甘蔗基因型的转录组分析第98-15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8-105页
        6.1.1 实验材料第98-99页
        6.1.2 试验处理第99页
        6.1.3 RNA提取第99-100页
        6.1.4 总RNA样品检查第100页
        6.1.5 文库构建及库检第100页
        6.1.6 上机测序第100页
        6.1.7 转录组数据的获取及质量评估第100-101页
        6.1.8 转录本拼接第101页
        6.1.9 基因功能注释第101-102页
        6.1.10 CDS预测第102页
        6.1.11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102-103页
        6.1.12 差异表达分析第103页
        6.1.1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第103-104页
        6.1.1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104-10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05-150页
        6.2.1 RNA质量检测第105页
        6.2.2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第105-106页
        6.2.3 拼接的转录本数量及长度分布情况第106-107页
        6.2.4 基因功能注释第107-108页
        6.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108-111页
            6.2.5.1 参考序列比对第108-109页
            6.2.5.2 不同样本基因表达水平对比第109-111页
        6.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111-115页
        6.2.7 差异表达GO富集分析第115-134页
            6.2.7.1 桂糖08-1180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115-125页
            6.2.7.2 ROC22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125-134页
        6.2.8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134-138页
            6.2.8.1 桂糖08-1180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第134-136页
            6.2.8.2 ROC22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第136-138页
        6.2.9 桂糖08-1180和ROC22差异表达基因的异同分析第138-150页
            6.2.9.1 桂糖08-1180和ROC22共有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第138-142页
            6.2.9.2 桂糖08-1180特有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第142-146页
            6.2.9.3 ROC22特有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第146-150页
    6.3 小结第150-154页
7 结论第154-160页
    7.1 全文总结第154-158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58页
    7.3 问题与展望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5页
附录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芒隐子草根系特征及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及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