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表面缺陷型钛基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环境催化应用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8-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1 能源危机第18页
        1.1.2 氢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第18-19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0-22页
2 文献综述第22-39页
    2.1 光催化水解制氢机理及过程第22-24页
        2.1.1 水解制氢机理第22-23页
        2.1.2 水解制氢反应过程第23-24页
    2.2 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现状第24-30页
        2.2.1 TiO_2基催化剂光催化水解制氢性能第24-28页
        2.2.2 氮化碳类催化剂光催化水解制氢性能第28-30页
    2.3 缺陷型TiO_2的制备及应用第30-34页
        2.3.1 缺陷型TiO_2在光催化水解制氢中的应用第31-32页
        2.3.2 缺陷型TiO_2制备技术第32-34页
    2.4 超临界水热制备技术第34-37页
        2.4.1 超临界水热制备装置及流程第35-37页
        2.4.2 超临界水热法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现状第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实验材料、装置与分析测试方法第39-49页
    3.1 试剂与仪器第39-40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39-40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0页
    3.2 连续流式超临界水热纳米材料合成系统(CHFS)第40-42页
        3.2.1 CHFS系统组成及纳米材料制备流程第40-41页
        3.2.2 射流式反应器第41-42页
    3.3 催化材料表征方法第42-44页
        3.3.1 X射线衍射(XRD)第42-43页
        3.3.2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43页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3页
        3.3.4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43页
        3.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第43页
        3.3.6 光致发光谱(PL)第43页
        3.3.7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第43-44页
        3.3.8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第44页
        3.3.9 瞬时光电流曲线(it-curve)第44页
        3.3.10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第44页
    3.4 催化材料结构模拟及计算第44-46页
        3.4.1 第一性原理及计算方法第44-45页
        3.4.2 计算参数设置第45-46页
    3.5 活性测试系统及方法第46-49页
        3.5.1 活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第46-47页
        3.5.2 氢气浓度分析方法第47-49页
4 表面缺陷型NiO-TiO_2热催化辅助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9-66页
    4.1 催化剂制备第49-51页
    4.2 催化剂活性筛选第51-52页
    4.3 30wt%NiO-TiO_2系列催化剂活性对比及结构表征第52-64页
        4.3.1 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第52-54页
        4.3.2 表面基团组成及合成过程第54-56页
        4.3.3 表面空位分布第56页
        4.3.4 表面元素价态分布第56-58页
        4.3.5 微观形貌第58页
        4.3.6 光学及电化学特征第58-60页
        4.3.7 能带结构第60-62页
        4.3.8 催化活性测试第62-63页
        4.3.9 光催化水解制氢机理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缺陷型C_3N_4-Ni/TiO_2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66-83页
    5.1 催化剂制备第66-67页
    5.2 TiO_2基催化剂活性筛选第67-70页
    5.3 C_3N_4-Ni/TiO_2催化剂活性筛选第70-71页
    5.4 C_3N_4-Ni/TiO_2系列催化剂活性对比及结构表征第71-81页
        5.4.1 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第71-72页
        5.4.2 微观形貌第72-73页
        5.4.3 表面活性基团及元素价态分布第73-75页
        5.4.4 表面空位分布第75页
        5.4.5 催化活性测试第75-76页
        5.4.6 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能分析第76-79页
        5.4.7 电子迁移特征第79-80页
        5.4.8 可见光催化水解制氢机理分析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主要结论第83页
    6.2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4页
作者简历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手性大环卡宾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油/水乳液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和膜污染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