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学在矿床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地质统计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 | 第13-15页 |
第2章 矿区三维地质建模 | 第15-25页 |
2.1 铜山铜矿三维建模 | 第15-22页 |
2.1.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5页 |
2.1.2 基础数据库 | 第15-18页 |
2.1.3 铜山矿区三维实体模型 | 第18-22页 |
2.2 栾川上房沟铝矿三维建模 | 第22-25页 |
2.2.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2页 |
2.2.2 基础数据库 | 第22页 |
2.2.3 上房沟矿区三维实体模型 | 第22-25页 |
第3章 数据的预处理及品位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29页 |
3.1 特高品位的处理 | 第25-26页 |
3.2 化验样品组合 | 第26-27页 |
3.3 品位分布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变差函数的求取 | 第29-55页 |
4.1 区域化变量理论介绍 | 第29-32页 |
4.1.1 区域化变量的定义及特征 | 第29页 |
4.1.2 变差函数的定义 | 第29-30页 |
4.1.3 二阶平稳假设与本征假设 | 第30-32页 |
4.2 变差函数理论 | 第32-37页 |
4.2.1 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 | 第32-34页 |
4.2.2 指示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 | 第34-35页 |
4.2.3 变差函数的拟合 | 第35页 |
4.2.4 变差函数的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4.2.5 变差函数的交叉验证 | 第37页 |
4.3 铜山铜矿普通变差函数的求取 | 第37-49页 |
4.3.1 铜山铜矿普通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 | 第37-42页 |
4.3.2 铜山铜矿理论变差函数的拟合 | 第42-49页 |
4.4 上房沟钼矿指示变差函数的求取 | 第49-55页 |
4.4.1 在上房沟钼矿选用指示克里格的依据 | 第49-51页 |
4.4.2 求取指示变差函数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1页 |
4.4.3 最佳滞后距的确定 | 第51-52页 |
4.4.4 指示实验变差函数三个方向的确定 | 第52页 |
4.4.5 上房沟钼矿理论指示变差函数的拟合 | 第52-55页 |
第5章 空块模型及搜索椭球体的建立 | 第55-57页 |
5.1 空块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5.2 搜索椭球体的建立 | 第55-57页 |
第6章 克里格法储量估算 | 第57-67页 |
6.1 估计方差 | 第57-58页 |
6.2 克里格法简介 | 第58-59页 |
6.3 普通克里格法及其在铜山铜矿三矿体的应用 | 第59-64页 |
6.4 指示克里格法及其在上房沟铝矿的应用 | 第64-6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7.1 总结 | 第67-68页 |
7.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