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玉米精密排种器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玉米精密排种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1.2.2 气力式精密排种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玉米种子的分类及建模 | 第16-4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玉米种子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 第16-20页 |
2.2.1 玉米种子含水率的测试 | 第17-19页 |
2.2.2 玉米种子密度的测试 | 第19-20页 |
2.3 玉米种子形状及尺寸分析 | 第20-28页 |
2.3.1 玉米种子三轴尺寸的测试 | 第20-21页 |
2.3.2 玉米种子的分类处理 | 第21-27页 |
2.3.3 分类总结 | 第27-28页 |
2.4 玉米种子的建模 | 第28-37页 |
2.4.1 玉米种子的建模方法 | 第28-30页 |
2.4.2 玉米种子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2.4.3 玉米种子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气吸式玉米排种器试验研究 | 第40-57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排种器性能试验台 | 第40-44页 |
3.2.1 JPS排种器性能试验台 | 第40-41页 |
3.2.2 试验参数的标定 | 第41-43页 |
3.2.3 试验判断指标与标准 | 第43-44页 |
3.3 单因素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3.1 不同转速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3.3.2 不同真空度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4 正交试验分析 | 第47-53页 |
3.4.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3.4.2 平安134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4.3 郑单958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4.4 不同品种玉米正交试验总结 | 第52-53页 |
3.5 其余四个品种台架试验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基于DEM与CFD耦合的仿真分析 | 第57-92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仿真分析方法及软件介绍 | 第57-62页 |
4.2.1 计算流体力学及Fluent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4.2.2 离散元法及EDEM软件介绍 | 第58-60页 |
4.2.3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仿真分析方法介绍 | 第60-62页 |
4.3 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2-67页 |
4.3.1 气吸式排种器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3.2 模型的简化 | 第63-65页 |
4.3.3 GAMBIT网格划分 | 第65-67页 |
4.4 Fluent分析排种器内部流场 | 第67-77页 |
4.4.1 流动参数的判断 | 第67-69页 |
4.4.2 Fluent中的参数设定 | 第69-70页 |
4.4.3 不同真空度时流场的变化 | 第70-73页 |
4.4.4 不同转速时流场的变化 | 第73-76页 |
4.4.5 不同型孔数量时流场的变化 | 第76-77页 |
4.5 EDEM中玉米种子模型参数标定 | 第77-82页 |
4.5.1 玉米种子的物理力学参数 | 第77-79页 |
4.5.2 碰撞恢复系数的标定 | 第79-80页 |
4.5.3 摩擦系数的标定 | 第80-81页 |
4.5.4 种子间接触参数的标定 | 第81-82页 |
4.6 EDEM与Fluent耦合仿真分析 | 第82-90页 |
4.6.1 耦合相关设置 | 第82-85页 |
4.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5-9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2-9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