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及优先区划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水源涵养林研究 | 第10-13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 第13页 |
·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15-19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3 京冀水源涵养林研究区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第22-40页 |
·流域地理位置及所覆盖的行政区域 | 第22-23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影响因子信息数据库 | 第23-32页 |
·气候 | 第23-26页 |
·水文及水资源 | 第26页 |
·土壤 | 第26-29页 |
·森林资源 | 第29-31页 |
·水土流失 | 第31-32页 |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影响因子现状 | 第32页 |
·社会发展潜力信息数据库 | 第32-36页 |
·地形地貌 | 第32-34页 |
·路网组成 | 第34-35页 |
·土地利用 | 第35-36页 |
·研究区社会发展潜力现状 | 第36页 |
·社会发展基础条件信息数据库 | 第36-40页 |
·文化程度构成 | 第36页 |
·收入构成情况 | 第36-38页 |
·调查区参加林业活动意愿 | 第38-39页 |
·研究区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现状 | 第39-40页 |
4 两期规划建设信息数据库及潜在效益估算 | 第40-56页 |
·一期规划建设信息数据库 | 第40-42页 |
·二期规划建设信息数据库 | 第42-44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44-55页 |
·涵养水源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44-51页 |
·碳汇效益分析与评价 | 第51-55页 |
·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评价 | 第55-56页 |
5 水源涵养林建设优先区划分及潜在效益分析 | 第56-69页 |
·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分级 | 第56-57页 |
·社会发展潜力分级 | 第57-59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级 | 第59-63页 |
·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等级划分 | 第59-60页 |
·研究区碳储量等级划分 | 第60-62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级划分 | 第62-63页 |
·水源涵养林建设优先区划分 | 第63-66页 |
·未来水源涵养林建设潜在效益分析 | 第66-69页 |
·依据优先区划分的水源涵养林建设 | 第66-67页 |
·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潜在效益 | 第67-69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76页 |
导师简介 | 第76-78页 |
研究成果目录清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