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保险法论文

出口信用保险欺诈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15页
第一章 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第15-33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合同与《保险法》冲突的情形第16-17页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条款》13 条与《保险法》19 条第16-17页
        (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条款》第12条与《保险法》第 23、19 条第17页
    二、域外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考察第17-30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专门立法普遍缺位第17-22页
        (二)保险合同法倾向于确认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可适用性第22-28页
        (三)民法典无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规定第28-30页
    三、出口信用保险合同条款的优先适用性第30-32页
        (一)问题的实质:作为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第30页
        (二)域外法的经验: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和涉外性第30-31页
        (三)法理上的澄清:“参照适用”的实质含义第31-32页
    四、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主要形式第33-58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中的虚假陈述第33-36页
        (一)投保人对既存事实进行了错误或误导性陈述第34-35页
        (二)既存事实具有重要性第35-36页
        (三)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陈述产生信赖第36页
        (四)投保人具有主观故意第36页
    二、出口信用保险中的隐瞒第36-42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询问第37-40页
        (二)投保人未将有关事实告知保险人第40-41页
        (三)既存事实具有重要性第41页
        (四)投保人知晓此事实的重要性第41-42页
    三、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第42-46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第42-43页
        (二)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证明标准(standard of proof)第43-46页
    四、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法律后果第46-58页
        (一)《保险法》与《合同法》的博弈第46-48页
        (二)域外保险法关于保险欺诈法律后果的考察第48-56页
        (三)正确的解决方案:撤销权与解除权的竞合第56-58页
第三章 重要事实的判断依据第58-71页
    一、我国出口信保机构的投保申请单第58-62页
        (一)中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投保单》第58-59页
        (二)中国人保《短期出口贸易信用保险投保单》第59-60页
        (三)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网上投保申请单》第60-61页
        (四)台湾输出入银行《托收方式要保书》第61-62页
    二、世界各主要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投保申请单第62-70页
        (一)英国出口信用担保署(ECGD)《卖方出口信贷申请单》第62-65页
        (二)美国外国信用保险协会(FCIA)《应收账款信用保险投保单》第65-66页
        (三)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EDC)《应收账款保险申请单》第66-67页
        (四)挪威出口信用担保机构(GIEK)《出口信用担保申请单》第67-68页
        (五)捷克出口担保公司(EGAP)《短期出口信用收汇险申请单》第68-69页
        (六)芬兰担保委员会(FINNVERA)《出口信用担保申请单》第69-70页
        (七)印度出口信用担保公司(ECGC)《装船综合保险申请书》第70页
    三、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出口信用保险反欺诈的制度设计第71-82页
    一、美国反保险欺诈机构的运作实践第71-72页
        (一)美国反保险欺诈联盟(CAIF)第71-72页
        (二)美国国家保险委员协会(NAIC)第72页
        (三)国家保险犯罪事务局(NICB)第72页
    二、美国的反保险欺诈示范法经验第72-79页
        (一)CAIF《保险欺诈示范法》第72-76页
        (二)NAIC《预防保险欺诈示范法》第76-79页
    三、美国反保险欺诈立法对出口信用保险反欺诈的启示第79-82页
        (一)明确定义出口信用保险欺诈行为第79页
        (二)系统化归纳出口信用保险欺诈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第79-80页
        (三)强化反欺诈保险组织职能第80-81页
        (四)加强社会各界反欺诈合作第81-82页
第五章 欺诈发生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融资银行的损失承担第82-88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欺诈发生后融资银行的索赔权第82-84页
        (一)投保人委托融资银行行使索赔权的情形第82-83页
        (二)投保人向融资银行转让索赔权的情形第83-84页
    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融资银行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查责任第84-86页
        (一)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只负有形式审查责任第84-85页
        (二)融资银行亦只负形式审查责任第85-86页
    三、上述案件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融资银行的启示第86-88页
        (一)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启示第86-87页
        (二)对融资银行的启示第87-88页
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