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传统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16-18页 |
第2章 电网故障诊断数据预处理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时间约束的处理方法 | 第18-23页 |
2.2.1 时间点与时间距离 | 第18-19页 |
2.2.2 保护与断路器动作事件的时间推理 | 第19-21页 |
2.2.3 时间约束网络 | 第21-23页 |
2.3 电网故障诊断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2.3.1 报警信息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2 电网故障诊断数据预处理的整体算法 | 第24-25页 |
2.4 误报、漏报、时标出错的识别算法 | 第25-27页 |
2.4.1 报警信息误报的识别算法 | 第25-26页 |
2.4.2 报警信息漏报的识别算法 | 第26页 |
2.4.3 报警信息时标出错的识别算法 | 第26-27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27-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因果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2.1 因果网络的定义 | 第32-33页 |
3.2.2 因果网络的矩阵表达 | 第33页 |
3.3 基于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的故障诊断 | 第33-41页 |
3.3.1 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3.3.2 故障模式分类 | 第34-35页 |
3.3.3 故障模式判别 | 第35-36页 |
3.3.4 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的构建 | 第36-38页 |
3.3.5 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故障诊断过程中的矩阵和向量 | 第38-39页 |
3.3.6 基于变结构时序因果网络的故障推理 | 第39-41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1-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因果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 | 第50-69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故障诊断中采用模糊推理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 第50-51页 |
4.3 FCEN中关联节点之间因果强度的求取 | 第51-55页 |
4.3.1 因果强度模糊多属性评判模型 | 第51-52页 |
4.3.2 因果强度模糊多属性评判矩阵 | 第52-54页 |
4.3.3 因果强度模糊多属性评判方法 | 第54-55页 |
4.4 基于FCEN的电网故障诊断 | 第55-58页 |
4.4.1 FCEN故障诊断过程中的矩阵和向量 | 第55-57页 |
4.4.2 基于FCEN的故障推理 | 第57-58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8-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 第69-85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故障诊断中引入电气量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 第69-70页 |
5.2.1 故障诊断中引入电气量的合理性 | 第69-70页 |
5.2.2 故障诊断中引入电气量的可行性 | 第70页 |
5.3 Hilbert-Huang变换(HHT)理论 | 第70-73页 |
5.3.1 瞬时频率 | 第70-71页 |
5.3.2 经验模态分解 | 第71-72页 |
5.3.3 希尔伯特谱和边际谱 | 第72-73页 |
5.4 利用HHT对录波数据故障特征量的提取 | 第73-75页 |
5.4.1 电流幅值畸变度 | 第73-75页 |
5.4.2 电流故障能量值 | 第75页 |
5.5 多数据源信息的融合 | 第75-81页 |
5.5.1 D-S证据理论 | 第75-77页 |
5.5.2 改进的D-S证据理论 | 第77-78页 |
5.5.3 电流幅值相对故障度 | 第78-79页 |
5.5.4 能量相对故障度 | 第79页 |
5.5.5 开关量相对故障度 | 第79页 |
5.5.6 三种相对故障度的融合 | 第79-80页 |
5.5.7 融合结果的故障诊断决策 | 第80页 |
5.5.8 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流程 | 第80-81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81-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