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二氧化钛表面及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及电子性质第14-20页
        1.2.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第14-18页
        1.2.2 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性质第18-20页
    1.3 二氧化钛中的缺陷第20-26页
        1.3.1 锐钛矿(101)表面的间隙钛及氧空位缺陷第20-25页
        1.3.2 其他的表面缺陷第25-26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第26-36页
    2.1 量子化学基本理论第26-29页
        2.1.1 量子力学基础第26-27页
        2.1.2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27页
        2.1.3 单电子近似第27-28页
        2.1.4 Hartree-Fock方程第28-29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29-31页
        2.2.1 Hohenberg-Kohn定理第29-30页
        2.2.2 Kohn-Sham方程第30页
        2.2.3 Kohn-Sham方程中的常用的交换相关泛函第30-31页
        2.2.4 DFT处理强关联和弱相互作用第31页
    2.3 动力学模拟第31-33页
        2.3.1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第32-33页
    2.4 能带理论第33-34页
        2.4.1 布洛赫定理和布洛赫波第33-34页
        2.4.2 能带和态密度第34页
    2.5 VASP计算软件包介绍第34-36页
第三章 锐钛矿(101)面氧空位缺陷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第36-56页
    3.1 背景介绍第36-40页
    3.2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4页
        3.3.1 计算参数测试第40-43页
        3.3.2 水分子在锐钛矿(101)面的吸附构型第43-48页
        3.3.3 水分子诱导的氧空位缺陷迁移第48-52页
        3.3.4 密度泛函加U计算结果第52-53页
        3.3.5 六层周期层体系的计算结果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羧基引起的锐钛矿(101)面氧空位迁移第56-70页
    4.1 背景介绍第56-59页
    4.2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4.3.1 氧空位迁移能垒计算第60-61页
        4.3.2 甲酸分子在锐钛矿(101)的吸附构型第61-63页
        4.3.3 甲酸吸附诱导的氧空位迁移第63-67页
        4.3.4 苯甲酸-锐钛矿(101)界面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气氛环境与锐钛矿(101)面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第70-80页
    5.1 背景介绍第70-71页
    5.2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71-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甲醇在二氧化钛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第80-86页
    6.1 背景介绍第80-81页
    6.2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81-8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2-85页
    6.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给受体型无机—有机杂化晶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化学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静电纺丝/静电喷雾制备生物医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