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8-29页 |
1.1 马齿苋神经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1.1 抗老年痴呆活性 | 第18页 |
1.1.2 抗PD活性 | 第18-19页 |
1.1.3 抗焦虑活性 | 第19页 |
1.1.4 镇痛作用 | 第19页 |
1.2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与PD的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1.3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1 神经递质失衡PD模型 | 第20页 |
1.3.2 化学损毁PD模型 | 第20-23页 |
1.3.3 PD遗传模型 | 第23页 |
1.3.4 黑质免疫损伤模型 | 第23页 |
1.4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1 拟多巴胺类药 | 第23-24页 |
1.4.2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第24页 |
1.4.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第24页 |
1.5 MAPK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1.5.1 JNK信号通路 | 第25-26页 |
1.5.2 p38信号通路 | 第26页 |
1.5.3 ERK信号通路 | 第26-29页 |
第二章 马齿苋酰胺E对鱼藤酮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9-47页 |
2.1 前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2.2.1 细胞株 | 第30页 |
2.2.2 仪器 | 第30页 |
2.2.3 试剂 | 第30-31页 |
2.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1-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32-33页 |
2.3.2 乳酸脱氢酶(LDH)逸漏率检测 | 第33-34页 |
2.3.3 细胞凋亡检测 | 第34-35页 |
2.3.4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 | 第35页 |
2.3.5 细胞线粒体膜电势检测 | 第35-36页 |
2.3.6 免疫印迹检测 | 第36-38页 |
2.3.7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8-44页 |
2.4.1 LDH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2.4.2 细胞凋亡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2.4.3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2.4.4 细胞线粒体膜电势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2.4.5 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马齿苋酰胺E对鱼藤酮诱导的P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 第47-64页 |
3.1 前言 | 第4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7-49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47-48页 |
3.2.2 仪器 | 第48页 |
3.2.3 试剂 | 第48页 |
3.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8-4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3.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49-50页 |
3.3.2 行为学测试 | 第50页 |
3.3.3 生化指标测定 | 第50-51页 |
3.3.4 免疫印迹实验 | 第51-52页 |
3.3.5 免疫组化实验 | 第52-53页 |
3.3.6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3.4 动物实验结果 | 第53-61页 |
3.4.1 体重和生存率 | 第53-54页 |
3.4.2 行为学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3.4.3 脏器指数测定结果 | 第56-57页 |
3.4.4 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57-58页 |
3.4.5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 第58-60页 |
3.4.6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60-61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