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1章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法律界定 | 第11-18页 |
1.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概念 | 第11页 |
1.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类型及交易流程 | 第11-13页 |
1.2.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交易流程 | 第12-13页 |
1.3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法律性质 | 第13-15页 |
1.3.1 商业银行说 | 第13-14页 |
1.3.2 非银行金融机构说 | 第14页 |
1.3.3 非金融机构说 | 第14页 |
1.3.4 准金融机构说 | 第14-15页 |
1.4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法律关系分析 | 第15-18页 |
1.4.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支付服务使用者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1.4.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银行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第2章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所涉民事责任分析 | 第18-26页 |
2.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1.1 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具有广泛性 | 第18页 |
2.1.2 民事责任具有复合性 | 第18-19页 |
2.1.3 诉讼中所涉民事责任举证困难 | 第19页 |
2.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 | 第19-21页 |
2.2.1 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2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确定 | 第20-21页 |
2.3 支付业务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所涉民事责任 | 第21-26页 |
2.3.1 基于合同的民事责任 | 第21-23页 |
2.3.2 基于侵权的民事责任 | 第23-26页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法律规制现状 | 第26-31页 |
3.1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立法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3.2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其他主体民事责任的分担不明 | 第27页 |
3.2.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格式合同内容欠缺规制 | 第27-28页 |
3.2.3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民事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担不当 | 第28-29页 |
3.2.4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赔偿机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31-40页 |
4.1 提高立法层级,完善法律体系 | 第31页 |
4.2 明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其他主体间的责任分担 | 第31-34页 |
4.2.1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交易平台责任分担 | 第31-32页 |
4.2.2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与银行间责任分担 | 第32-33页 |
4.2.3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平台管理人间责任分担 | 第33页 |
4.2.4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平台测评机构间责任分担 | 第33-34页 |
4.3 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格式合同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加以规范 | 第34-35页 |
4.4 进一步完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民事责任诉讼机制 | 第35-36页 |
4.5 完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 第36-40页 |
4.5.1 完善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36-37页 |
4.5.2 明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民事责任及承担方式 | 第37-38页 |
4.5.3 明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民事责任赔偿范围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