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 第9页 |
1.1.2 藏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 第9页 |
1.1.3 藏区城市中藏式园林的匮乏 | 第9-10页 |
1.1.4 概念诠释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5.1 实地调研 | 第13页 |
1.5.2 文献法 | 第13页 |
1.5.3 归纳对比法 | 第13页 |
1.5.4 逻辑思维法 | 第13-14页 |
1.5.5 功能分析法 | 第14-15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藏式园林的历史与文献研究 | 第16-28页 |
2.1 区域背景研究 | 第16-21页 |
2.1.1 区域概况研究 | 第16-17页 |
2.1.2 生态环境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历史宗教文化的研究 | 第18-19页 |
2.1.4 民俗生活方式的研究 | 第19-21页 |
2.2 传统藏式园林的设计思想研究 | 第21-22页 |
2.2.1 朴素和谐的自然观 | 第21页 |
2.2.2 根深蒂固的宗教观 | 第21-22页 |
2.3 传统藏式园林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2.3.1 分类依据 | 第22页 |
2.3.2 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2.4 藏式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研究 | 第23-27页 |
2.4.1 萌芽期(只依靠自然要素满足需求) | 第23-25页 |
2.4.2 形成期(尝试以人工要素改造自然要素) | 第25-26页 |
2.4.3 成熟期(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成熟结合) | 第26页 |
2.4.4 新时期(为满足现代城市功能不断发展)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传统藏式园林的案例分析 | 第28-50页 |
3.1 罗布林卡 | 第28-36页 |
3.1.1 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3.1.2 案例启示 | 第36页 |
3.2 帕拉庄园 | 第36-40页 |
3.2.1 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3.2.2 案例启示 | 第39-40页 |
3.3 桑珠孜宗堡 | 第40-44页 |
3.3.1 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3.3.2 案例启示 | 第43-44页 |
3.4 哲蚌寺、色拉寺辩经场 | 第44-49页 |
3.4.1 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3.4.2 案例启示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传统藏式园林设计要素及空间特征的研究 | 第50-63页 |
4.1 自然要素的研究 | 第50-52页 |
4.1.1 地形、地质与选址——因地制宜 | 第50页 |
4.1.2 水系——水景天成 | 第50页 |
4.1.3 山石——民族崇拜 | 第50-51页 |
4.1.4 植物——宗教风俗 | 第51-52页 |
4.2 人工要素的研究 | 第52-56页 |
4.2.1 建筑的特点 | 第52-54页 |
4.2.2 园路的特点 | 第54-55页 |
4.2.3 小品的特点 | 第55-56页 |
4.3 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结合的研究 | 第56-57页 |
4.3.1 寄园林于建筑,融建筑于园林 | 第56页 |
4.3.2 自然景观与建筑观赏性的结合特点 | 第56页 |
4.3.3 园路与绿地的结合特点 | 第56-57页 |
4.3.4 山石、植物等要素与建筑空间的结合特点 | 第57页 |
4.3.5 自然要素与建筑空间私密性、开放性的调节特点 | 第57页 |
4.4 空间特征的研究 | 第57-61页 |
4.4.1 空间布局的特点 | 第57-58页 |
4.4.2 空间形态的特点 | 第58-59页 |
4.4.3 空间层次的特点 | 第59-60页 |
4.4.4 空间尺度的特点 | 第60页 |
4.4.5 空间序列的特点 | 第60-61页 |
4.4.6 空间组织的特点 | 第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研究 | 第63-77页 |
5.1 宗角禄康公园的设计研究 | 第63-70页 |
5.1.1 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 | 第63-65页 |
5.1.2 道路系统与分级 | 第65-67页 |
5.1.3 现代造园技术的应用及不足 | 第67-68页 |
5.1.4 配套设施的设计 | 第68-69页 |
5.1.5 植物设计 | 第69-70页 |
5.2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原则 | 第70-72页 |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70-71页 |
5.2.2 功能更新原则 | 第71页 |
5.2.3 民族文化交融原则 | 第71-72页 |
5.3 现代藏式园林的设计策略 | 第72-76页 |
5.3.1 功能分区策略——控制分区界限 | 第72-73页 |
5.3.2 生态策略——立足现代生态观 | 第73页 |
5.3.3 文化策略——注重本土特色和宗教美学 | 第73-75页 |
5.3.4 技术策略——结合现代造园技术 | 第75页 |
5.3.5 形态控制策略——应用藏文化元素符号 | 第75-76页 |
5.3.6 公共服务策略——完善配套设施和增强管理 | 第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发表论文和学术成果情况说明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