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0页 |
1.1 手性及不对称合成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有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1-13页 |
1.3 手性胺-硫脲类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3-22页 |
1.4 手性胺-方酰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22-28页 |
1.5 立题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合成 | 第30-48页 |
2.1 引言 | 第30-32页 |
2.2 催化剂的设计 | 第32-33页 |
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33-35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35-47页 |
2.4.1 主要反应试剂、测试仪器及条件 | 第35-36页 |
2.4.2 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 第36-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48-72页 |
3.1 4-羟基香豆素与 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48-61页 |
3.1.1 引言 | 第48-49页 |
3.1.2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9-51页 |
3.1.3 溶剂的筛选 | 第51-52页 |
3.1.4 催化剂量、温度等条件的筛选 | 第52-53页 |
3.1.5 底物扩展 | 第53-54页 |
3.1.6 催化过渡态模型探讨 | 第54页 |
3.1.7 实验部分 | 第54-60页 |
3.1.8 小结 | 第60-61页 |
3.2 异丁醛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不对称加成 | 第61-72页 |
3.2.1 引言 | 第61-63页 |
3.2.2 催化剂筛选与条件优化 | 第63-65页 |
3.2.3 底物扩展 | 第65-67页 |
3.2.4 催化机理初步探讨 | 第67页 |
3.2.5 实验部分 | 第67-71页 |
3.2.6 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图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