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2 相关技术 | 第19-27页 |
2.1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 第19-20页 |
2.2 智慧协同标识网络 | 第20-23页 |
2.3 移动标识专网 | 第23-24页 |
2.4 内容伪造攻击 | 第24-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3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的设计 | 第27-47页 |
3.1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方案设计总体概述 | 第27-35页 |
3.1.1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的设计目标 | 第27-28页 |
3.1.2 整体框架设计 | 第28-29页 |
3.1.3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整体流程设计 | 第29-34页 |
3.1.4 实体功能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3.2 内容签名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5-36页 |
3.3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维护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6-43页 |
3.3.1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的建立与内容数据包格式的设计 | 第36-38页 |
3.3.2 初始检测概率生成子模块 | 第38-42页 |
3.3.3 反馈更新子模块 | 第42页 |
3.3.4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自动更新子模块 | 第42-43页 |
3.4 签名认证与异常反馈转发功能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3.4.1 签名认证功能模块设计 | 第43-45页 |
3.4.2 异常反馈转发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4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的实现 | 第47-67页 |
4.1 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机制的总体概述 | 第47-48页 |
4.2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的实现 | 第48-50页 |
4.3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维护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0-62页 |
4.3.1 初始检测概率生成子模块的实现 | 第50-55页 |
4.3.2 反馈更新子模块的实现 | 第55-57页 |
4.3.3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自动更新模块的实现 | 第57-62页 |
4.4 签名认证与异常反馈转发模块的实现 | 第62-65页 |
4.4.1 基站eNodeB上的签名认证模块 | 第62-63页 |
4.4.2 用户终端UE上的签名认证模块 | 第63-64页 |
4.4.3 异常反馈转发模块 | 第64-65页 |
4.5 小结 | 第65-67页 |
5 系统测试 | 第67-91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7-68页 |
5.2 软件安装与配置 | 第68-71页 |
5.3 系统功能验证 | 第71-82页 |
5.3.1 内容签名的生成与认证功能验证 | 第71-73页 |
5.3.2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的访问功能验证 | 第73-76页 |
5.3.3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的自动更新功能验证 | 第76-78页 |
5.3.4 服务标识信誉等级管理表的反馈更新功能验证 | 第78-82页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82-89页 |
5.4.1 单用户情景下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性能测试 | 第83-86页 |
5.4.2 多用户情景下抵御内容伪造攻击性能测试 | 第86-89页 |
5.5 小结 | 第89-9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1-95页 |
6.1 总结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