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阀基电子设备缺陷分析与优化措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阀基电子设备在运行中的故障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简况 | 第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阀基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第13-19页 |
2.1 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2.2 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2.3 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 | 第15-17页 |
2.3.1 与极控系统的接口 | 第16页 |
2.3.2 阀基电子设备与换流阀的接口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阀基电子设备缺陷统计及数据分析 | 第19-27页 |
3.1 历年缺陷统计数据说明 | 第19-20页 |
3.2 历年缺陷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26页 |
3.2.1 缺陷分类 | 第20页 |
3.2.2 阀基电子设备缺陷元件统计分析情况 | 第20-21页 |
3.2.3 阀基电子设备缺陷影响的严重性统计 | 第21-25页 |
3.2.4 阀基电子设备缺陷数据统计分析小结 | 第25-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阀基电子设备缺陷分析及优化改进 | 第27-48页 |
4.1 CPU板卡分析及优化改进 | 第27-34页 |
4.1.1 控制逻辑分析 | 第27-29页 |
4.1.2 板卡硬件分析 | 第29-32页 |
4.1.3 优缺点分析 | 第32-33页 |
4.1.4 小结 | 第33-34页 |
4.1.5 CPU板卡优化改进 | 第34页 |
4.2 光发射板卡分析及优化改进 | 第34-39页 |
4.2.1 控制逻辑分析 | 第35页 |
4.2.2 板卡硬件分析 | 第35-37页 |
4.2.3 优缺点分析 | 第37-38页 |
4.2.4 小结 | 第38页 |
4.2.5 光发射板优化改进 | 第38-39页 |
4.3 光接收板卡分析 | 第39-44页 |
4.3.1 控制逻辑分析 | 第40-41页 |
4.3.2 板卡硬件分析 | 第41-42页 |
4.3.3 优缺点分析 | 第42-43页 |
4.3.4 小结 | 第43页 |
4.3.5 光接收板优化改进 | 第43-44页 |
4.4 改进后各板卡功耗降低情况计算 | 第44-45页 |
4.4.1 CPU板卡改进后 | 第44页 |
4.4.2 光发射板卡改进后 | 第44-45页 |
4.4.3 光接收板卡改进后 | 第45页 |
4.5 其他薄弱环节及优化改进 | 第45-47页 |
4.5.1 缺乏足够的故障指示及优化 | 第45-46页 |
4.5.2 屏柜散热系统不合理及优化 | 第46页 |
4.5.3 未实现完全冗余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后续研究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