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装配精度概述 | 第10-11页 |
1.3 误差建模研究与发展 | 第11-13页 |
1.3.1 装配误差传递与积累规律的研究与发展 | 第11-13页 |
1.3.2 元动作单元建模研究与发展 | 第13页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1 课题研究来源 | 第13-14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2 数控机床功能分解方法及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分析 | 第17-3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结构化分解方法 | 第17-20页 |
2.2.1 基于结构的分解方法 | 第17-18页 |
2.2.2 基于功能的结构化分解方法 | 第18-20页 |
2.3 元动作装配单元 | 第20-25页 |
2.3.1 元动作装配单元概述 | 第20-21页 |
2.3.2 元动作装配单元装配精度与整机质量的关系 | 第21-22页 |
2.3.3 单元内零件的配合方式 | 第22-24页 |
2.3.4 装配结合面 | 第24-25页 |
2.4 基于元动作单元的误差分析 | 第25-32页 |
2.4.1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源 | 第25-26页 |
2.4.2 分析对象坐标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2.4.3 小位移旋量表征误差源 | 第27-30页 |
2.4.4 元动作装配单元内误差的传递与积累规律分析 | 第30页 |
2.4.5 元动作装配单元间误差的传递与积累规律分析 | 第30-32页 |
2.4.6 基于FMA分解树的误差层次映射图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3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传递建模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传递模型建立 | 第35-41页 |
3.2.1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链接模型 | 第35-39页 |
3.2.2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链接网络 | 第39-40页 |
3.2.3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链接矩阵 | 第40页 |
3.2.4 元动作装配单元误差链接模型扩展 | 第40-41页 |
3.3 基于链接模型的误差传递路径求解方法 | 第41-48页 |
3.3.1 遍历搜索算法搜索误差传递路径 | 第41-42页 |
3.3.2 有效误差传递路径求解 | 第42-44页 |
3.3.3 实例分析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装配误差传递层次架构及多层次状态空间预测模型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基于FMA结构分解方法的误差传递层次架构模型 | 第49-53页 |
4.2.1 误差传递层次架构模型概述 | 第49-52页 |
4.2.2 装配单元间误差关系总结 | 第52-53页 |
4.3 基于FMA结构分解方法的多层次状态空间预测模型 | 第53-57页 |
4.3.1 误差状态空间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4.3.2 多层次误差状态空间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4.3.3 基于多层次状态空间模型的测量与调整 | 第56-57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57-61页 |
4.4.1Z轴进给运动装配单元FMA结构分解 | 第57-58页 |
4.4.2 Z轴进给运动装配单元误差传递与积累分析计算 | 第58-59页 |
4.4.3 误差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5.2 创新点 | 第64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1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71页 |
C. 遍历搜索JAVA程序 | 第71-75页 |
D. 例遍历搜索路径结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