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琼北高烈度区高层住宅楼基础隔震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基础隔震体系概述第10-18页
        1.2.1 基础隔震体系的组成及隔震原理第10-11页
        1.2.2 基础隔震体系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第11-14页
        1.2.3 基础隔震体系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4 基础隔震体系的一般设计流程第17-18页
    1.3 工字型高层住宅楼简介第18-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第21-37页
    2.1 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模型第21-26页
        2.1.1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第21-23页
        2.1.2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第23-26页
    2.2 基础隔震体系的时程分析方法第26-31页
        2.2.1 结构动力方程的数值解法第27页
        2.2.2 结构动力方程的数值积分方法第27-31页
    2.3 基础隔震体系的简化分析方法第31-37页
        2.3.1 美国规范建议的方法第31-32页
        2.3.2 新西兰Shinnev等人建议的方法第32-33页
        2.3.3 周福霖建议的方法第33-34页
        2.3.4 周锡元建议的方法第34页
        2.3.5 苏经宇等人建议的方法第34-37页
第3章 工字型平面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的适用性研究第37-45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计算分析软件的使用第37-38页
    3.3 隔震方案的比选第38-42页
        3.3.1 比选原则第38页
        3.3.2 方案设定第38-40页
        3.3.3 计算模型及参数取值第40页
        3.3.4 结构计算及对比分析第40-42页
    3.4 适用高度研究第42-44页
        3.4.1 高宽比为2.74(21层)时的地震响应分析第42-43页
        3.4.2 高宽比为3.13(24层)时的地震响应分析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MIDAS GEN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地震响应分析第45-67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MIDAS GEN软件介绍第45页
    4.3 分析计算模型与基本参数第45-49页
        4.3.1 工程概况第45-46页
        4.3.2 分析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4.3.3 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第48-49页
    4.4 地震波的选择和调整第49-52页
        4.4.1 地震波的选择第49-51页
        4.4.2 地震波的调整第51-52页
        4.4.3 地震波的验算第52页
    4.5 动力分析第52-64页
        4.5.1 模态分析第52-54页
        4.5.2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时程反应对比第54-61页
        4.5.3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时程反应对比第61-64页
    4.6 隔震支座正压力分析第64-65页
    4.7 隔震方案经济性分析第65-67页
第5章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第67-75页
    5.1 建筑结构风荷载第67-68页
        5.1.1 风的基本概念第67页
        5.1.2 风对结构的作用第67-68页
    5.2 风振响应分析第68-74页
        5.2.1 强度分析第68-71页
        5.2.2 稳定性分析第71-72页
        5.2.3 舒适度分析第72-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希夫碱钼(Ⅵ)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埋藏处理对植物种子营养成分含量及鼠类贮藏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