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新煤矿1504工作面火区启封技术及发火规律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问题的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对煤炭自燃相关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国外对煤自燃的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国内对煤自燃的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煤炭自燃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火区启封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煤的自然发火理论 | 第21-31页 |
·煤的分类和结构 | 第21-23页 |
·煤的分类 | 第21页 |
·煤的分子结构 | 第21-23页 |
·煤体自燃的特性参数 | 第23-25页 |
·煤与氧的复合反应 | 第23-24页 |
·自燃特性参数 | 第24-25页 |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条件 | 第25-28页 |
·遗煤的自燃过程 | 第25-27页 |
·煤炭自燃的必备五要素 | 第27页 |
·煤炭自燃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煤的自燃倾向性的鉴定 | 第28-29页 |
·高瓦斯煤层自燃发火特点及规律 | 第29-31页 |
·高瓦斯自然发火的特点 | 第29-30页 |
·高瓦斯自然发火的规律 | 第30-31页 |
3 煤炭自燃的甲期预报 | 第31-45页 |
·高瓦斯煤层采空区发火的临界值确定 | 第32-37页 |
·CO的优缺点 | 第32页 |
·预报值的确定 | 第32-37页 |
·气体释放量与温度关系测定 | 第37-39页 |
·高瓦斯煤层自燃火灾束管检测系统 | 第39-43页 |
·高瓦斯煤层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 第39-40页 |
·束管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煤矿束管监测系统预报井下煤炭自燃存在问题 | 第41-42页 |
·束管检测系统自动实现煤炭早期预报技术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发火工作面火区封闭及启封措施 | 第45-56页 |
·佳新煤矿概况 | 第45-46页 |
·矿井概况 | 第45页 |
·1504作面概况 | 第45-46页 |
·火区发火过程与状态的预判 | 第46-47页 |
·1504工作面火区发火原因 | 第47-48页 |
·火区综合管理 | 第48-49页 |
·封闭火区的启封 | 第49-54页 |
·火区启封条件 | 第49-50页 |
·火区启封顺序 | 第50-51页 |
·火区启封措施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高瓦斯煤层防发火措施 | 第56-65页 |
·采空区灌注胶体黄泥浆液降温封堵浮煤 | 第56-58页 |
·添加JTJ胶体粘稠剂的浆液防灭火原理 | 第56页 |
·注浆方法 | 第56-57页 |
·注浆量的确定 | 第57-58页 |
·注洒阻化剂防灭火 | 第58-59页 |
·煤层注水添加阻化剂技术 | 第58页 |
·采空区喷洒阻化剂技术 | 第58-59页 |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惰化技术设计 | 第59-65页 |
·氮气防灭火机理 | 第59-60页 |
·制氮装备 | 第60页 |
·注氮量的确定 | 第60页 |
·注氮防灭火工艺系统 | 第60-61页 |
·注氮流量计算 | 第61-64页 |
·注氮量计算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