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参与观察方法 | 第13页 |
二、无结构访谈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14页 |
二、活动理论 | 第14-15页 |
三、社区照顾理论 | 第15页 |
第二节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 第15-16页 |
二、社区---居家养老 | 第16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关于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 | 第16-17页 |
二、关于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一)有关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内容的研究 | 第17-18页 |
(二)有关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发展情况研究 | 第18页 |
三、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一)有关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 | 第18-19页 |
(二)有关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的研究 | 第19页 |
四、述评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甘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兰州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现状 | 第20-21页 |
一、养老需求 | 第20页 |
二、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甘肃H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产生和发展 | 第22-25页 |
一、H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产生 | 第22页 |
二、H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发展 | 第22-24页 |
(一)HQ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概况 | 第22-23页 |
(二)HQ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 第23-24页 |
三、HQ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硬件配备设施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扩大健全老年人的社区支持网络 | 第25-26页 |
一、调动老年伴侣支援维持个人网络 | 第25-26页 |
二、推动失独老人交流搭建自助网络 | 第26页 |
三、巩固老年兴趣团队构建互助网络 | 第26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的情况 | 第26-44页 |
第一节 日间照料:满足老年人饮食起居需求的实务操作模式 | 第27-29页 |
一、老年才艺队活动为代表的康乐服务 | 第28页 |
二、老年食堂为切入点开展日间照料服务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入户探访、电访:服务特殊老人生活的实务操作模式 | 第29-30页 |
一、义务送餐、家政服务减轻老人的生活压力 | 第29-30页 |
二、探访、电访追踪养老服务需求 | 第30页 |
第三节 承接政府、基金会项目:竞标老年公益创投的项目服务模式 | 第30-44页 |
一、老年个案工作 | 第31-37页 |
(一)干预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和认知问题 | 第31-34页 |
1.基本资料 | 第31页 |
2.个案背景资料 | 第31页 |
3.个案目标 | 第31-32页 |
4.个案服务记录 | 第32-33页 |
5.中期评估 | 第33-34页 |
6.结案 | 第34页 |
7.专业反思 | 第34页 |
(二)针对老年人的酗酒问题进行个别化介入 | 第34-37页 |
1.基本资料 | 第34-35页 |
2.个案背景资料 | 第35页 |
3.个案目标 | 第35页 |
4.个案服务记录 | 第35-37页 |
5.中期评估 | 第37页 |
6.结案 | 第37页 |
7.社工反思 | 第37页 |
二、老年团体工作 | 第37-44页 |
(一)需求分析 | 第38页 |
(二)服务计划 | 第38-42页 |
1.小组目标 | 第38-39页 |
2.小组内容与程序 | 第39-42页 |
(三)实施过程 | 第42-43页 |
(四)效果评估 | 第43页 |
(五)专业反思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对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的评价 | 第44-49页 |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44-45页 |
一、饮食起居照料需求得到满足 | 第44页 |
二、不良认知和情绪得到改善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一、机构管理角度看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建筑设计、设施配备缺乏人性化 | 第45页 |
(二)资金支持、土地资源长期不足 | 第45-46页 |
(三)谨慎处理与社区的关系 | 第46-47页 |
(四)可操作性管理、评估制度缺失 | 第47页 |
(五)对日照中心宣传不到位 | 第47页 |
二、社会工作视角看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一)提供养老服务困境 | 第47-48页 |
(二)专业老年社会工作者缺乏 | 第48-49页 |
(三)志愿者、义工资源存在不足 | 第49页 |
(四)缺少养老服务领域的技能人才 | 第49页 |
第六章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改善的路径探索 | 第49-53页 |
第一节 落实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建设老年人宜居环境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引导养老服务商业化,提升养老服务市场化水平 | 第51页 |
第三节 关注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建立,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 第51-52页 |
第四节“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丰富养老服务项目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3-5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3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