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6页 |
| 1. 中医眼科传统理论发展沿革及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 ·五轮学说 | 第10-12页 |
| ·八廓学说 | 第12-13页 |
| ·肝窍学说 | 第13-14页 |
| ·玄府学说 | 第14-18页 |
| 2. 数据库系统及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第18-31页 |
| ·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9-23页 |
|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23-31页 |
| 3 思考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 第二部分 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 第36-46页 |
| 1. 数据库的设计 | 第36-39页 |
| ·设计思路 | 第36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 ·系统构成 | 第37-39页 |
| 2. 数据库的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39-41页 |
| ·资料收集 | 第39-40页 |
| ·资料处理方法 | 第40-41页 |
| 3. 数据库的使用与查询 | 第41-44页 |
|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 第41-42页 |
| ·数据查询 | 第42-44页 |
| 4 本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第44-46页 |
| 第三部分 眼科医籍相关疾病方证知识推理 | 第46-57页 |
| 1.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制 | 第46-48页 |
| 2.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结构 | 第48-49页 |
| 3.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流程 | 第49-50页 |
| 4.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功能 | 第50-51页 |
| ·挖掘功能 | 第50页 |
| ·解释功能 | 第50-51页 |
| 5. 利用CPIAS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对眼科疾病方证知识的研究 | 第51-56页 |
| ·暴盲方证知识 | 第51-53页 |
| ·视瞻昏渺方证知识 | 第53-55页 |
| ·青盲方证知识 | 第55-56页 |
| 6.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部分 暴盲、视瞻昏渺、青盲方证统计分析 | 第57-73页 |
| 1. 数据的基本情况 | 第57-62页 |
| ·暴盲证型分析 | 第57-59页 |
| ·视瞻昏渺证型分析 | 第59-60页 |
| ·青盲证型分析 | 第60-62页 |
| 2. 暴盲方药的统计分析 | 第62-65页 |
|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 第62-63页 |
| ·药物的统计分析 | 第63-65页 |
| 3. 视瞻昏渺方药的统计分析 | 第65-69页 |
|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 第65-66页 |
| ·药物的统计分析 | 第66-69页 |
| 4. 青盲方药的统计分析 | 第69-73页 |
|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 第69页 |
| ·药物的统计分析 | 第69-72页 |
| ·青盲方剂沿革变化 | 第72-73页 |
| 第五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73-88页 |
| 1. 暴盲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 ·暴盲的证型 | 第73页 |
| ·暴盲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 第73-74页 |
| ·暴盲用药原则 | 第74-75页 |
| 2. 视瞻昏渺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 ·视瞻昏渺的证型 | 第75页 |
| ·视瞻昏渺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 第75-76页 |
| ·视瞻昏渺用药原则 | 第76-77页 |
| 3. 青盲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7-78页 |
| ·青盲的的证型 | 第77页 |
| ·青盲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 第77-78页 |
| ·青盲用药原则 | 第78页 |
| 4. 暴盲、视瞻昏渺、青盲三者方证的异同点 | 第78-80页 |
| ·三种疾病证型的异同 | 第78-80页 |
| ·三种疾病治法的异同 | 第80页 |
| 5. 关于辛散药(风药)在暴盲、视瞻昏渺、青盲三种疾病中应用的探讨 | 第80-85页 |
| ·风药起源 | 第80-81页 |
| ·风药的功用 | 第81-85页 |
| 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 第85-88页 |
| ·本次研究的意义 | 第85-87页 |
| ·后续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