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介孔SiO_2的简介 | 第12页 |
1.2 介孔SiO_2的制备 | 第12-17页 |
1.2.1 核-壳结构介孔SiO_2的制备 | 第14-15页 |
1.2.2 蛋黄-蛋壳结构介孔SiO_2的制备 | 第15-16页 |
1.2.3 空心结构介孔SiO_2的制备 | 第16-17页 |
1.3 介孔SiO_2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1 催化 | 第17-18页 |
1.3.2 药物输送 | 第18-19页 |
1.3.3 生物成像 | 第19页 |
1.3.4 其他方面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微乳液模板法制备含放射状孔道结构和空心结构的介孔SiO_2及其应用研究 | 第22-40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微乳液模板法合成介孔SiO_2 | 第24页 |
2.2.3 CRL的固定化及固定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4 CRL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2.2.5 CRL和固定化CRL催化酯化反应及庚酸转化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2.6 介孔SiO_2的表征与分析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FESEM分析 | 第28-29页 |
2.3.2 TEM分析 | 第29-30页 |
2.3.3 N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0-32页 |
2.3.4 XRD分析 | 第32-33页 |
2.3.5 酶固定量及酶活性分析 | 第33-34页 |
2.3.6 催化酯化反应的转化率 | 第34-35页 |
2.3.7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 第35-36页 |
2.3.8 不同结构的介孔SiO_2形成机理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微乳液模板法制备含蛋黄-蛋壳结构和放射状孔道结构的介孔SiO_2 | 第40-50页 |
3.1 引言 | 第40-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2页 |
3.2.2 微乳液模板法合成介孔SiO_2 | 第42页 |
3.2.3 介孔SiO_2的表征与分析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3.3.1 TEM分析 | 第43-44页 |
3.3.2 FESEM分析 | 第44-45页 |
3.3.3 N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5-46页 |
3.3.4 XRD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微乳液模板法制备含空心结构和蛋黄-蛋壳结构的介孔SiO_2 | 第50-58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51-52页 |
4.2.2 微乳液模板法合成介孔SiO_2 | 第52页 |
4.2.3 介孔SiO_2的表征与分析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4.3.1 TEM分析 | 第53-54页 |
4.3.2 FESEM分析 | 第54-55页 |
4.3.3 N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5-56页 |
4.3.4 XRD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