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飞机电源系统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1.2 多电航空发动机 | 第15-16页 |
1.2 容错发电系统介绍 | 第16-18页 |
1.2.1 容错技术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容错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8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三相四桥臂的恒压发电控制策略研究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永磁容错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2.2.1 永磁容错电机本体特征 | 第20-21页 |
2.2.2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3 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3 基于三相四桥臂的 3DSVPWM | 第23-27页 |
2.3.1 abc坐标系下的三相四桥臂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3.2 开关矢量的选择 | 第25-26页 |
2.3.3 开关矢量作用时间 | 第26-27页 |
2.4 发电弱磁控制 | 第27-31页 |
2.4.1 弱磁控制原理 | 第27-28页 |
2.4.2 弱磁电流计算 | 第28-30页 |
2.4.3 系统控制框图 | 第30-31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永磁容错电机容错发电技术研究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永磁容错电机发电系统的单相故障分析 | 第32-40页 |
3.2.1 断路故障态下的系统分析 | 第34-38页 |
3.2.2 短路故障态下的系统分析 | 第38-40页 |
3.3 永磁容错电机发电系统的双余度控制 | 第40-41页 |
3.3.1 双余度发电控制系统 | 第40页 |
3.3.2 故障诊断与处理 | 第40-41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永磁容错电机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42-5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永磁容错发电系统建模 | 第42-43页 |
4.3 基于三相四桥臂变速恒压发电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43-50页 |
4.3.1 变载恒压仿真 | 第43-45页 |
4.3.2 变速恒压仿真 | 第45-46页 |
4.3.3 弱磁恒压仿真 | 第46-50页 |
4.4 容错发电技术仿真分析 | 第50-57页 |
4.4.1 一相断路仿真 | 第50-52页 |
4.4.2 一相短路仿真 | 第52-54页 |
4.4.3 双余度控制仿真 | 第54-57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永磁容错电机发电系统实验 | 第58-67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平台简介 | 第58-59页 |
5.3 基于三相四桥臂的变速恒压发电控制策略实验及分析 | 第59-61页 |
5.3.1 变载恒压实验 | 第59页 |
5.3.2 变速恒压实验 | 第59-60页 |
5.3.3 弱磁恒压实验 | 第60-61页 |
5.4 容错发电技术实验及分析 | 第61-66页 |
5.4.1 一相断路实验 | 第61-63页 |
5.4.2 一相短路实验 | 第63-65页 |
5.4.3 双余度实验 | 第65-66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系统硬软件设计 | 第67-77页 |
6.1 引言 | 第67页 |
6.2 系统总体框图 | 第67-68页 |
6.3 控制电路设计 | 第68-72页 |
6.3.1 DSP最小系统电路 | 第68-69页 |
6.3.2 旋变解码电路 | 第69-70页 |
6.3.3 采样调理电路 | 第70-71页 |
6.3.4 DA显示电路 | 第71页 |
6.3.5 通信电路 | 第71-72页 |
6.4 功率电路设计 | 第72-73页 |
6.5 软件设计流程 | 第73-76页 |
6.6 本章总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7页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