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晶体工程概述 | 第10-11页 |
1.2 配位聚合物 | 第11-14页 |
1.2.1 由配位键组装的分子体系 | 第12-13页 |
1.2.2 由氢键组装的分子体系 | 第13页 |
1.2.3 由π-π堆积相互作用组装的分子体系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1.3.1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由4-氨基安替比林生物活性配体和拟卤素类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 | 第18-52页 |
第一节 含AAP和dca配体的三维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25页 |
2.1.1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2.1.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2.1.3 配位聚合物1-3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22-24页 |
2.1.4 配合物1的荧光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以AAP和SCN~-为共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 第25-36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26-31页 |
2.2.3 配合物4-7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31-36页 |
2.2.4 配合物4和7的荧光分析 | 第36页 |
第三节 由AAP和tcm配体构筑的具有荧光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 | 第36-45页 |
2.3.1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2.3.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37-41页 |
2.3.3 配合物8-10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1-45页 |
2.3.4 配合物8和9的荧光分析 | 第45页 |
第四节 新型三维配位聚合物[Cd(AAP)(dca)(SCN)]_n的结构与表征 | 第45-49页 |
2.4.1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2.4.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2.4.3 配位聚合物11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47-49页 |
2.4.4 配合物11的荧光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以有机芳香羧酸类配体构筑的新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 第52-75页 |
第一节 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H_2NIP)构筑的新型配位聚合物 | 第52-62页 |
3.1.1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3.1.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53-58页 |
3.1.3 配位聚合物12-14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58-62页 |
3.1.4 配合物12-14的荧光分析 | 第62页 |
第二节 新颖的AAP-Cd(Ⅱ)配位化合物15-16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69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3.2.2 X-射线单品结构分析 | 第63-66页 |
3.2.3 配位聚合物15-16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66-69页 |
3.2.4 配合物15的荧光分析 | 第69页 |
第三节 以AAP和对硝基苯甲酸为混合桥联配体的Pb(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69-73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69页 |
3.3.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3.3.3 配合物17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3-氨基-1H-1,2,4-三唑有机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 第75-90页 |
第一节 以AT和芳香类羧酸为混合配体与Cd(Ⅱ)构筑的配位聚合物 | 第76-82页 |
4.1.1 实验部分 | 第76页 |
4.1.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76-79页 |
4.1.3 配位聚合物18-19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79-82页 |
4.1.4 配合物18和19的荧光分析 | 第82页 |
第二节 以1,3,5-均三苯甲酸为桥联配体与过渡金属构成的配位聚合物 | 第82-88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4.2.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83-85页 |
4.2.3 配位聚合物20-21的晶体结构描述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91页 |
论文作者在硕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