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家蚕BR-C磷酸化对其转录调控活性的调节机制研究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2页
    1.1 昆虫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调控第18-19页
        1.1.1 内分泌激素 20E和JH滴度的周期性变化第18页
        1.1.2 内分泌激素 20E和JH的差异生理功能第18-19页
    1.2 昆虫BTB-ZF类转录因子BR-C调节 20E和JH信号转导第19-24页
        1.2.1 昆虫BR-C蛋白属于BTB-ZF类转录因子家族第19页
        1.2.2 昆虫BR-C基因的转录受 20E诱导第19-20页
        1.2.3 昆虫BR-C基因的转录受JH抑制第20-21页
        1.2.4 昆虫BR-C互作蛋白的筛选第21-22页
        1.2.5 昆虫BR-C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第22-23页
        1.2.6 家蚕BR-C的功能研究第23-24页
    1.3 BTB基因家族第24-27页
        1.3.1 BTB基因家族的分类第24-25页
        1.3.2 BTB蛋白的功能第25-26页
        1.3.3 BTB结构域介导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第26页
        1.3.4 BTB-ZF类转录因子的研究第26-27页
    1.4 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第27-32页
        1.4.1 介导蛋白质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第27-29页
        1.4.2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功能第29页
        1.4.3 昆虫 20E信号通路应答因子的磷酸化修饰研究第29-32页
第二章 引言第32-34页
    2.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32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2.3 研究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三章 家蚕BR-C与其他BTB基因家族成员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34-48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4-3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4页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34-35页
        3.1.3 主要溶液及配制第35页
        3.1.4 实验方法第35-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3.2.1 家蚕BR-C和其他BTB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域组成比较第37-39页
        3.2.2 家蚕BR-C与其他BTB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和亚细胞定位第39页
        3.2.3 家蚕BR-C与其他BTB基因的遗传发生树第39-40页
        3.2.4 家蚕BTB基因与其他昆虫BTB基因的比较分析第40-42页
        3.2.5 家蚕BR-C及其他BTB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第42-44页
        3.2.6 家蚕BR-C及其他BTB基因的时期表达谱第44-45页
    3.3 讨论第45-48页
第四章 家蚕BR-C与PKC磷酸化通路关键因子RACK1的互作调控其转录激活活性第48-7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8-62页
        4.1.1 实验材料第48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48-49页
        4.1.3 主要溶液及配制第49-53页
        4.1.4 实验方法第53-6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2-69页
        4.2.1 家蚕BR-C通过BTB结构域与RACK1发生蛋白互作第62-63页
        4.2.2 BTB结构域删除或RACK1基因RNAi阻碍家蚕BR-C的核定位第63-64页
        4.2.3 PKC基因RNAi或BR-C潜在磷酸化位点突变改变BR-C的核定位第64-67页
        4.2.4 缺失BTB结构域但模拟磷酸化形式突变并不影响家蚕BR-C核定位第67-68页
        4.2.5 BTB结构域删除或PKC磷酸化位点突变抑制BR-C的转录调控活性第68-69页
    4.3 讨论第69-72页
第五章 PKA对家蚕BR-C的磷酸化抑制其转录调控活性第72-90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72-78页
        5.1.1 实验材料第72页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72-73页
        5.1.3 主要溶液及配制第73-74页
        5.1.4 实验方法第74-7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8-88页
        5.2.1 LC-MS/MS鉴定家蚕BR-C的Ser186位点发生磷酸化第78-79页
        5.2.2 体外实验验证家蚕BR-C的磷酸化位点为Ser186第79-80页
        5.2.3 家蚕BR-C的Ser186位点受PKA的磷酸化第80-82页
        5.2.4 PKA对家蚕BR-C的磷酸化不影响其核定位第82-83页
        5.2.5 PKA对家蚕BR-C的磷酸化抑制其转录调控活性第83-85页
        5.2.6 20E通过抑制cAMP/PKA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BR-C的PKA磷酸化第85-88页
    5.3 讨论第88-90页
第六章 综合与结论第90-9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附录第108-116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导模共振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蓝莓品质无损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