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实验研究 | 第12-2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2-13页 |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1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1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 ·实验分组 | 第13页 |
| ·给药方法 | 第13-14页 |
| ·实验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13页 |
| ·实验用药的制备 | 第13页 |
| ·给药方法 | 第13-14页 |
|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 ·一般状态的观察 | 第14页 |
| ·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 | 第14页 |
| ·精液常规检测 | 第14页 |
| ·睾丸显微结构观察 | 第14-15页 |
| ·病理切片的制备 | 第14-15页 |
| ·病理切片的HE染色 | 第15页 |
| ·睾丸显微结构观察 | 第15页 |
| ·血清T水平检测 | 第15-16页 |
| 4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16-21页 |
| ·一般状态观察 | 第16-17页 |
| ·对大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的影响 | 第17页 |
| ·对大鼠精子密度、活力和活率的影响 | 第17-19页 |
| ·对大鼠睾丸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对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1-37页 |
| 1 中医对不育的认识 | 第21-25页 |
| ·历史溯源 | 第21-22页 |
| ·病因探究 | 第22-23页 |
| ·病机认知及辨证论治 | 第23-25页 |
| ·补肾填精 | 第23-24页 |
| ·调理脾胃 | 第24页 |
| ·疏肝活血 | 第24-25页 |
| 2 对雷公藤多苷的认识 | 第25-30页 |
| ·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应用 | 第25-26页 |
| ·雷公藤多苷的生殖毒副作用 | 第26-29页 |
| ·雷公藤多苷的生殖毒副作用的防治 | 第29页 |
| ·中医药对雷公藤多苷生殖毒副作用的防治 | 第29-30页 |
| 3 自拟助精丸的选方依据 | 第30-32页 |
| 4 自拟助精丸对雷公藤多苷(GTW)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理探讨 | 第32-37页 |
| ·增加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 | 第32-33页 |
| ·提高大鼠精子密度、活力和活率,改善精液质量 | 第33页 |
| ·对睾丸显微结构的改善 | 第33-34页 |
| ·对血清T的调节 | 第34-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图一 | 第41-42页 |
| 附: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42-59页 |
| 1 辨证论治 | 第42-44页 |
| 2 辩精论治 | 第44-53页 |
| ·少精症 | 第45-47页 |
| ·弱精症 | 第47-49页 |
| ·畸形精子过多 | 第49-50页 |
| ·死精子过多 | 第50-51页 |
| ·无精症 | 第51-52页 |
| ·精液不液化 | 第52-53页 |
| 3 辨病论治 | 第53-55页 |
| 4 治疗专方 | 第55-57页 |
| 5 其他疗法 | 第57-58页 |
| 6 临床研究的评价与问题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公开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