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简生平与社会改革思想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动机 | 第7-8页 |
1.2 研究回顾 | 第8-11页 |
1.2.1 杨简研究现状检讨 | 第8-9页 |
1.2.2 专著与相关著述 | 第9-10页 |
1.2.3 相关论文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4页 |
2 杨简的生平 | 第14-30页 |
2.1 家世与家学 | 第14-24页 |
2.1.1 为官之道 | 第15-16页 |
2.1.2 为学之道 | 第16-18页 |
2.1.3 为人之道 | 第18-24页 |
2.2 为学与为官 | 第24-29页 |
2.2.1 七次觉悟 | 第24-26页 |
2.2.2 政治实践 | 第26-28页 |
2.2.3 讲学活动 | 第28-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3 杨简的交游 | 第30-43页 |
3.1 杨简与同门的交游 | 第30-35页 |
3.1.1 杨简与陆九渊 | 第30-33页 |
3.1.2 杨简与舒璘、沈焕、袁燮 | 第33-35页 |
3.2 杨简与浙东学者、朱熹及弟子的交游 | 第35-39页 |
3.2.1 杨简与永嘉学派成员 | 第35-37页 |
3.2.2 杨简与金华学派成员 | 第37-38页 |
3.2.3 杨简与朱熹及弟子 | 第38-39页 |
3.3 杨简与四明士族的交游 | 第39-41页 |
3.3.1 杨简与史氏家族 | 第39-40页 |
3.3.2 杨简与楼钥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4 杨简的政治思想与社会改革主张 | 第43-58页 |
4.1 “内忧”、“外患”的南宋社会 | 第43-45页 |
4.2 杨简的政治思想 | 第45-49页 |
4.2.1 论君心 | 第45-47页 |
4.2.2 公心为政 | 第47页 |
4.2.3 为政以德 | 第47-49页 |
4.3 政治改革主张 | 第49-52页 |
4.3.1 谨择左右大臣、近臣、小臣 | 第49页 |
4.3.2 择贤久任中外之官 | 第49-50页 |
4.3.3 罢科举而行乡举里选 | 第50-52页 |
4.4 经济改革主张 | 第52-53页 |
4.4.1 限民田以渐复井田 | 第52-53页 |
4.4.2 渐罢和买、折帛暨诸续增之赋 | 第53页 |
4.5 军事改革主张 | 第53-55页 |
4.5.1 论战与和 | 第53-54页 |
4.5.2 教习诸葛武侯之正兵,以备不虞 | 第54-55页 |
4.5.3 募兵屯田,以省养兵之费 | 第55页 |
4.6 文化教育改革主张 | 第55-56页 |
4.6.1 罢设法、导淫 | 第55-56页 |
4.6.2 行太学与邑里之教和修书以削邪说 | 第56页 |
4.7 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杨简研究资料索引 | 第64-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