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气体放电 | 第10-12页 |
1.1.1 气体放电的概念及分类 | 第10页 |
1.1.2 气体放电的产生过程 | 第10-12页 |
1.1.3 气体放电的应用 | 第12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电晕放电 | 第13-16页 |
2.1 电晕放电机理 | 第13页 |
2.2 电晕放电类型 | 第13-14页 |
2.3 电晕放电应用 | 第14-15页 |
2.3.1 用于除尘 | 第14页 |
2.3.2 用于臭氧的产生 | 第14-15页 |
2.4 电晕放电研究进展 | 第1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针板式电晕放电电子密度的研究 | 第16-22页 |
3.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16页 |
3.2 实验原理 | 第16-17页 |
3.3 电晕层的厚度 | 第17-18页 |
3.4 电源电压对 N_2(C~3Πu→B~3Πg)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18-20页 |
3.5 针板电极配置对 N_2(C~3Πu→B~3Πg)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20-21页 |
3.5.1 不同针板间距对 N_2(C~3Πu→B~3Πg)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20页 |
3.5.2 不同阴极针对 N_2(C~3Πu→B~3Πg)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20-2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4章 针板式电晕放电电晕层的研究 | 第22-27页 |
4.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2-23页 |
4.2 不同针尖半径和针板间距的伏安特性曲线 | 第23-24页 |
4.3 电晕层针电极方向灰度值分布 | 第24-25页 |
4.4 电晕层针尖处的灰度值与放电电压的关系 | 第25-2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5章 针板式电晕放电振动温度的研究 | 第27-32页 |
5.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7页 |
5.2 实验原理 | 第27-29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6章 等离子体引发制备吸水剂 | 第32-37页 |
6.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2页 |
6.2 纤维素的制备 | 第32-33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6.3.1 溶胀率与放电电压的关系 | 第33-34页 |
6.3.2 溶胀率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 第34页 |
6.3.3 溶胀率与 pH 的关系 | 第34-35页 |
6.3.4 红外光谱 | 第35-3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