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城市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城镇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8-19页
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城镇化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人口城镇化的内涵第19-20页
        2.1.2 土地城镇化的内涵第20页
    2.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2.2.1 人口迁移理论第20-21页
        2.2.2 土地利用理论第21页
        2.2.3 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度理论与最优协调度区间第21-22页
        2.2.4 均衡发展理论第22-24页
3 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测度与评价第24-46页
    3.1 测度方法与数据选取第24-25页
        3.1.1 测度方法第24-25页
        3.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指标第25页
    3.2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第25-32页
        3.2.1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整体评价第26-27页
        3.2.2 北京市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评价第27-28页
        3.2.3 天津市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评价第28-29页
        3.2.4 河北省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评价第29-32页
    3.3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第32-37页
        3.3.1 城镇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增长特征第32-34页
        3.3.2 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等级划分空间分异特征第34-37页
    3.4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对比分析第37-43页
        3.4.1 三大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类型演化特征对比第37-40页
        3.4.2 三大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类型空间分异对比第40-43页
    3.5 小结第43-46页
        3.5.1 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特征第43-45页
        3.5.2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对比第45-46页
4 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6-50页
    4.1 政策背景下的内外制度原因第46-47页
        4.1.1 二元土地制度的“双面效应”第46页
        4.1.2 户籍制度的现行弊端第46-47页
    4.2 超(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对要素吸纳能力的差异性第47页
    4.3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第47-48页
    4.4 产业结构失衡无法有力支撑人口城镇化后续保障第48-5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0-57页
    5.1 主要结论第50-51页
    5.2 对策与建议第51-55页
        5.2.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创新第51-53页
        5.2.2 优化城镇布局,提高集聚能力第53-54页
        5.2.3 升级产业结构,注重联动发展第54页
        5.2.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第54-55页
    5.3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水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