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四川联通支撑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课题任务第13-14页
        1.3.1 课题内容第13-14页
        1.3.2 本人工作第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第15-20页
    2.1 IT服务管理理论第15-17页
        2.1.1 ITIL简介第15-16页
        2.1.2 eTOM简介第16-17页
        2.1.3 ITIL和eTOM的结合第17页
    2.2 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第17-19页
        2.2.1 B/S结构第17-18页
        2.2.2 J2EE平台和JMX第18-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需求分析第20-38页
    3.1 总体需求第20-21页
    3.2 系统外部关系第21-22页
    3.3 监控管理需求第22-28页
        3.3.1 监控管理范围需求第22-23页
        3.3.2 监控管理功能需求第23-26页
        3.3.3 监控管理性能需求第26-28页
    3.4 服务管理需求第28-34页
        3.4.1 服务管理范围需求第28-29页
        3.4.2 服务管理功能需求第29-34页
    3.5 指标数据和数据接口需求第34-37页
        3.5.1 指标数据范围需求第34页
        3.5.2 指标数据接口功能需求第34-37页
        3.5.3 指标数据算法需求第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系统设计第38-61页
    4.1 支撑网管系统整体结构第38-39页
    4.2 监控子系统结构第39-47页
        4.2.1 功能框架第39-40页
        4.2.2 系统模型第40-41页
        4.2.3 功能定义第41-44页
        4.2.4 业务模型第44-47页
    4.3 服务子系统结构第47-50页
        4.3.1 功能框架第47-48页
        4.3.2 业务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第48-49页
        4.3.3 功能定义第49-50页
    4.4 数据库设计第50-60页
        4.4.1 监控子系统数据库第50-52页
        4.4.2 服务子系统数据库第52-58页
        4.4.3 指标接口据库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实现第61-74页
    5.1 监控子系统第61-67页
        5.1.1 综合呈现第61页
        5.1.2 资源视图第61-62页
        5.1.3 故障事件视图第62-63页
        5.1.4 业务指标展示第63页
        5.1.5 部分重要代码第63-66页
        5.1.6 部分数据库表第66-67页
    5.2 服务子系统第67-73页
        5.2.1 服务管理界面第67-68页
        5.2.2 工单界面第68页
        5.2.3 流程引擎第68-69页
        5.2.4 事件处理日志第69页
        5.2.5 部分重要代码第69-72页
        5.2.6 部分数据库表第72-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部署和测试第74-84页
    6.1 系统部署环境及网络结构第74-76页
        6.1.1 测试环境第75-76页
        6.1.2 生产环境第76页
    6.2 部署方案第76-78页
        6.2.1 数据迁移第77页
        6.2.2 应用迁移第77页
        6.2.3 配置更新第77-78页
    6.3 系统测试第78-83页
        6.3.1 测试方法第78-79页
        6.3.2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9-83页
            6.3.2.1 监控子系统测试用例第79-82页
            6.3.2.2 服务子系统测试用例第82页
            6.3.2.3 数据接口测试用例第82-83页
            6.3.2.4 测试结果汇总与分析第83页
    6.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语第84-86页
    7.1 工作总结第84页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SN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
下一篇:非球颗粒建模方法改进和输送机工作过程分析软件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