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青岛51号楼的历史发展及其遗产保护的可行性探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已有研究的简况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3.1 历史背景第12页
        1.3.2 现实背景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的对象第13-14页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1 调查研究方法第14页
        1.5.2 文献研究方法第14页
        1.5.3 系统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近代青岛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对 51 号楼的影响第15-27页
    2.1 近代青岛历史及城市规划第15-19页
        2.1.1 清末胶澳初期建设第15-16页
        2.1.2 德国侵占青岛初期规划第16-17页
        2.1.3 日本首次侵占青岛的整体规划第17页
        2.1.4 南京政府收回青岛后的规划第17-18页
        2.1.5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规划第18-19页
        2.1.6 国民政府接管时期的青岛规划第19页
    2.2 近代青岛建筑的发展第19-27页
        2.2.1 德占时期的青岛建筑第19-23页
        2.2.2 日占时期的青岛建筑第23-24页
        2.2.3 民国时期的青岛建筑第24-27页
第三章 51 号楼历史沿革第27-39页
    3.1 关于建筑者第27-30页
    3.2 德国军官俱乐部(公元 1909 年-1914 年)第30页
    3.3 临时胶澳公署(公元 1922 年)第30-33页
    3.4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时期)第33-36页
        3.4.1 渤海舰队(公元 1924 年)第33-34页
        3.4.2 南京政府时期第34-36页
    3.5 新中国成立之后第36-39页
        3.5.1 海军快艇学校第36-37页
        3.5.2 海军博物馆第37-39页
第四章 51 号楼的现状及保护第39-48页
    4.1 青岛 51 号楼的现状第39-40页
    4.2 51 号楼急需解决的问题第40-42页
        4.2.1 定名问题第40页
        4.2.2 应用问题第40-41页
        4.2.3 文物征集第41页
        4.2.4 其他问题第41-42页
    4.3 51 号楼可行的保护手段探索第42-48页
        4.3.1 培育专业监管修葺人才,创建传统工艺工匠花名册第42-43页
        4.3.2 做好 51 号楼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民众参加建筑保护第43-44页
        4.3.3 明确历史建筑产权的归属,加快进行文物的定级第44-45页
        4.3.4 注重历史信息存留,严格建筑修葺细节第45-46页
        4.3.5 赋予建筑自我保护功能,采取“以保养保”可持续发展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燕山南北地区商周时期动物纹装饰短剑研究
下一篇:后套木嘎遗址(2011-12)出土的战国至辽金时期哺乳动物遗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