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植被恢复现状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1 国外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 国内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植被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 第14-17页 |
| 1.3.1 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15页 |
| 1.3.2 植被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 | 第15-16页 |
| 1.3.3 植被对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4 植被对水土保持效益影响 | 第17-18页 |
| 1.5 典型地区植被恢复模式概述 | 第18-20页 |
| 1.5.1 黄土风沙区 | 第18页 |
| 1.5.2 土石山退耕地地区 | 第18页 |
| 1.5.3 黄土丘陵和黄土沟壑区退耕坡地 | 第18-19页 |
| 1.5.4 其他关于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 | 第19-20页 |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 3.1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23页 |
| 3.2 气候水文特征 | 第23页 |
| 3.3 土壤植被特征 | 第23页 |
| 3.4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现状 | 第23-24页 |
| 3.5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4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4.1 查阅年鉴 | 第24页 |
| 4.2 实地勘测 | 第24-25页 |
| 4.3 调查走访 | 第25页 |
| 5 研究内容 | 第25-47页 |
| 5.1 中宁县植被恢复现状概述 | 第25-33页 |
| 5.1.1 主要植被恢复模式 | 第26-30页 |
| 5.1.2 特殊地区植被恢复 | 第30-33页 |
| 5.2 生态移民工程 | 第33-36页 |
| 5.2.1 撒不拉滩区生态移民地植被恢复概述 | 第34-35页 |
| 5.2.2 红梧山生态移民区植被恢复概述 | 第35-36页 |
| 5.3 经济林植被恢复 | 第36-38页 |
| 5.3.1 经济林植被早期发展模式 | 第36-37页 |
| 5.3.2 经济林植被恢复的效益评估 | 第37-38页 |
| 5.4 效益分析 | 第38-42页 |
| 5.4.1 社会效益 | 第38-40页 |
| 5.4.2 经济效益 | 第40页 |
| 5.4.3 生态效益 | 第40-42页 |
| 5.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47页 |
| 5.5.1 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 5.5.2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44-47页 |
| 6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