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线网络的网络编码TCP仿真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页 |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TCP协议与网络编码 | 第11-21页 |
2.1 标准TCP协议 | 第11-13页 |
2.1.1 标准TCP协议综述 | 第11-12页 |
2.1.2 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 | 第12页 |
2.1.3 快重传和快恢复 | 第12-13页 |
2.2 无线传输条件下的标准TCP协议 | 第13-14页 |
2.3 网络编码以及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3.1 网路编码综述 | 第14-15页 |
2.3.2 网络编码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3.3 网络编码的优点 | 第15-16页 |
2.3.4 网络编码的基本应用 | 第16-17页 |
2.4 网络编码的主要分类 | 第17-19页 |
2.4.1 线性网络编码与非线性网络编码 | 第17-18页 |
2.4.2 集中网络编码和分布式网络编码 | 第18-19页 |
2.5 面向无线网络的网络编码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5.1 基于物理层的网络编码 | 第19页 |
2.5.2 基于应用层的网络编码 | 第19页 |
2.5.3 基于传输层的网络编码 | 第19-20页 |
2.6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NS2网络编码协议扩展与仿真 | 第21-47页 |
3.1 网络编码与TCP协议结合的问题 | 第21-22页 |
3.1.1 现有编码方法与TCP不兼容 | 第21页 |
3.1.2 解决方案 | 第21-22页 |
3.2 网络编码TCP协议概述 | 第22-24页 |
3.3 网络编码TCP协议的算法设计 | 第24-28页 |
3.4 具体实施 | 第28-34页 |
3.4.1 发送端模型 | 第28-31页 |
3.4.2 接收端模型 | 第31-32页 |
3.4.3 重要参数的设置及影响 | 第32-34页 |
3.5 网络编码TCP协议的仿真 | 第34-36页 |
3.5.1 网络模拟器的选择 | 第34-35页 |
3.5.2 NS2的工作原理 | 第35页 |
3.5.3 NS2仿真的基本流程 | 第35-36页 |
3.6 NS2网络编码的扩展 | 第36-41页 |
3.6.1 网络编码分组头的定义 | 第38-39页 |
3.6.2 分类器 | 第39页 |
3.6.3 编码缓存与解码缓存 | 第39-40页 |
3.6.4 编码功能与解码功能 | 第40页 |
3.6.5 网络编码代理 | 第40-41页 |
3.7 仿真结果 | 第41-45页 |
3.7.1 链路的公平性 | 第41-42页 |
3.7.2 协议的有效性 | 第42-45页 |
3.8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改进网络编码TCP协议及其仿真结果 | 第47-63页 |
4.1 网络编码TCP协议存在的问题 | 第47-49页 |
4.1.1 冗余系数固定 | 第47-48页 |
4.1.2 网络编码TCP协议解码同步性 | 第48-49页 |
4.2 对发送冗余编码数据包的改进机制 | 第49-51页 |
4.2.1 单纯基于反馈的改进机制 | 第49-50页 |
4.2.2 反馈与冗余系数相结合的改进机制 | 第50-51页 |
4.3 对数据包传输与解码不对称性的改进机制 | 第51-52页 |
4.4 上述改进机制的算法描述 | 第52-56页 |
4.5 改进网络编码TCP协议的仿真 | 第56-60页 |
4.5.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56页 |
4.5.2 丢包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4.5.3 时延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4 猝发性丢包 | 第59-60页 |
4.6 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