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1.1.3 苏州发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假设 | 第15-16页 |
1.3.1 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具体特征影响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状况 | 第15-16页 |
1.3.2 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具有相似性 | 第16页 |
1.3.3 农业产业结构差异影响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选择 | 第16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1 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服务体系中迫切的现实问题 | 第16页 |
1.4.2 有利于研究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 | 第17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7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理性行动理论 | 第20页 |
2.1.2 社会行动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 第21页 |
2.1.4 劳动消费均衡理论 | 第21-22页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2.1 农业社会化服务 | 第22页 |
2.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2页 |
2.2.3 农户 | 第22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3.3 农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况 | 第25-28页 |
3.1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3.1.1 农林牧渔业综合服务业稳步推进 | 第25-26页 |
3.1.2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建立 | 第26页 |
3.2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 | 第26-28页 |
3.2.1 坚持以村为主,积极发展集体服务 | 第26页 |
3.2.2 公开结合型服务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农户视角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前服务分析 | 第28-38页 |
4.1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前服务供给体系 | 第28-34页 |
4.1.1 种苗供给服务 | 第28-29页 |
4.1.2 农户购买种苗地点的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4.1.3 生产资料服务状况 | 第30-31页 |
4.1.4 农业生产资金服务分析 | 第31-32页 |
4.1.5 农业保险服务分析 | 第32-34页 |
4.2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前服务的需求特点 | 第34-36页 |
4.2.1 户主的文化程度与农户的种苗购买行为影响的分析 | 第34页 |
4.2.2 农户对种苗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 第34-35页 |
4.2.3 农户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 第35-36页 |
4.3 产前服务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36-38页 |
4.3.1 信息不对称造成种苗的供需矛盾 | 第36-37页 |
4.3.2 宣传不到位造成农业保险供需矛盾 | 第37页 |
4.3.3 农户的文化程度差异和种苗的多渠道购买间的矛盾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农户视角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中服务分析 | 第38-44页 |
5.1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中服务供给体系 | 第38-41页 |
5.2 农户对产中服务的需求特点 | 第41-43页 |
5.2.1 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分析 | 第41页 |
5.2.2 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5.3 产中服务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43-44页 |
5.3.1 雇工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 第43页 |
5.3.2 农户对科技服务的迫切需求和科技人员的缺失之间的矛盾 | 第43页 |
5.3.3 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矛盾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农户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后服务分析 | 第44-53页 |
6.1 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后服务供给体系 | 第44-49页 |
6.1.1 产后运输服务分析 | 第44-45页 |
6.1.2 产后农产品销售服务分析 | 第45-46页 |
6.1.3 产后信息服务分析 | 第46-49页 |
6.2 农户对产后服务的需求特点 | 第49-52页 |
6.2.1 农户对农产品加工的需求分析 | 第49-52页 |
6.3 产后服务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52-53页 |
6.3.1 农户对运输服务的需求和目前物流发展水平的矛盾 | 第52页 |
6.3.2 农户的自产自销和政府提供多种销售渠道的矛盾 | 第52页 |
6.3.3 农户对农产品加工服务的需求和该项服务实际提供的矛盾 | 第52-53页 |
第七章 完善苏州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53-58页 |
7.1 苏州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模式 | 第53-54页 |
7.1.1 政府提供的社会化服务 | 第53页 |
7.1.2 企业化经营服务 | 第53-54页 |
7.1.3 农协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 | 第54页 |
7.2 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54-55页 |
7.2.1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个别结构混乱 | 第54页 |
7.2.2 较重视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 | 第54页 |
7.2.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套法律不健全 | 第54-55页 |
7.2.4 农村金融发展迅速,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 第55页 |
7.2.5 农民对保险的认可度不高,农业保险的产品设计和理赔服务需要加强 | 第55页 |
7.3 完善苏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 第55-58页 |
7.3.1 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 | 第55-56页 |
7.3.2 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及职能 | 第56页 |
7.3.3 加快建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6页 |
7.3.4 健全法律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 第56页 |
7.3.5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第56-57页 |
7.3.6 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件一 农业社会化服务状况的调查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