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1 中药地黄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1 地黄的化学成分 | 第14页 |
1.2 地黄的药理作用 | 第14-19页 |
2 脂质体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2.1 免疫佐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 脂质体 | 第19-22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5页 |
第二章 地黄多糖体外对小鼠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35-49页 |
1 材料方法 | 第36-39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3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1.4 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 | 第37-38页 |
1.5 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2和IFN-γ含量 | 第38页 |
1.6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_s)的分离与诱导培养 | 第38页 |
1.7 地黄多糖对BMDCS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8-39页 |
1.8 地黄多糖对BMDCs抗原提呈能力影响 | 第39页 |
1.9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2 结果 | 第39-45页 |
2.1 地黄多糖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9-41页 |
2.2 地黄多糖对T淋巴细分泌IL-2和IFN-γ的影响 | 第41-43页 |
2.3 地黄多糖体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的影响 | 第43-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49-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5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1.4 地黄多糖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 | 第50-51页 |
1.5 地黄多糖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1.6 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52-54页 |
2 结果 | 第54-65页 |
2.1 标准曲线 | 第54页 |
2.2 不同制备方法的RGPL包封率 | 第54-55页 |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2.4 响应面优化条件结果 | 第58-61页 |
2.5 响应面分析 | 第61-65页 |
2.6 验证试验结果 | 第65页 |
3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质量评价 | 第68-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6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8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8-69页 |
1.4 地黄多糖脂质体质量评价 | 第69页 |
2 结果 | 第69-71页 |
2.1 地黄多糖脂质体粒径的测定以及电镜下的形态观察 | 第69-70页 |
2.2 RGPL体外释放率的测定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地黄多糖脂质体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 第74-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7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75-76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76页 |
1.4 疫苗及检测抗原 | 第76页 |
1.5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76页 |
1.6 β-微量法检测血清ND-HI抗体效价 | 第76-77页 |
1.7 T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 第77页 |
1.8 数据分析 | 第77页 |
2 结果 | 第77-79页 |
2.1 血清抗体效价动态变化 | 第77-78页 |
2.2 T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动态变化 | 第78-79页 |
3 讨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全文结论 | 第82-8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