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国内外黄芩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黄芩属植物资源及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黄芩属植物分布及生态环境 | 第15-16页 |
·黄芩化学成分和矿质元素 | 第16页 |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页 |
·黄芩矿质元素研究 | 第16页 |
·黄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改良浸提法 | 第16页 |
·超声提取法 | 第16页 |
·大孔吸附树脂 | 第16-17页 |
·微波提取法 | 第17页 |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7页 |
·酶水解法 | 第17页 |
·其他方法 | 第17页 |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18页 |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 第17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7-18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8页 |
·抗炎和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解热作用 | 第18页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第18页 |
·其他作用 | 第18页 |
·黄芩组培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黄芩组培研究 | 第18-19页 |
·黄芩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9页 |
·黄芩栽培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产地 | 第19页 |
·繁殖方法 | 第19页 |
·水分状况 | 第19页 |
·采收期 | 第19-20页 |
·施肥 | 第20页 |
·配方施肥研究 | 第20-24页 |
·配方施肥概念、理论依据和类型 | 第20-21页 |
·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的研究 | 第21-23页 |
·肥料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肥料模型的解析 | 第22页 |
·肥料模型的寻优 | 第22-23页 |
·配方施肥在药用植物上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 第24-30页 |
·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立题依据 | 第24-26页 |
·黄芩人工栽培栽种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氮磷钾对药用植物生长、光合、产量及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 | 第24-25页 |
·黄芩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25页 |
·黄芩根中黄酮、黄芩苷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手段的成熟 | 第25页 |
·肥料效应法的广泛应用 | 第25页 |
·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累积规律研究 | 第25-26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黄芩氮磷钾营养特性 | 第26页 |
·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黄芩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黄芩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黄芩根中黄酮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最佳施肥配比 | 第26页 |
·黄芩微量元素累积规律及施肥对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试验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氮磷钾的测定 | 第28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8-29页 |
·有效成分的测定 | 第29页 |
·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测定 | 第29页 |
·数学模型建立、寻优 | 第29页 |
·微量元素测定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黄芩氮磷钾营养特性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测定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黄芩植株氮、磷、钾累积动态 | 第30-31页 |
·黄芩地上部分和根部氮磷钾累积动态 | 第31-35页 |
·氮的累积动态 | 第32-33页 |
·磷的累积动态 | 第33-34页 |
·钾的累积动态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施肥对黄芩生长、光合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3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施肥 | 第37-38页 |
·播种 | 第38页 |
·追肥和采样 | 第38页 |
·测定方法 | 第38-39页 |
·黄芩生长指标测定 | 第38页 |
·黄芩根部有效成分测定 | 第38-39页 |
·产量测定 | 第39页 |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4页 |
·对黄芩株高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黄芩根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对黄芩根直径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黄芩根干重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对黄芩根冠比和经济系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黄芩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黄芩根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46-47页 |
·施肥对黄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7-54页 |
·施肥对黄芩叶片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施肥对光合相关参数的影响 | 第48-54页 |
·施肥对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黄芩高产优质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 | 第58-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黄芩栽种第一年回归模型的建立、解析和寻优 | 第58-63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模型解析 | 第59-62页 |
·施肥模式寻优 | 第62-63页 |
·黄芩栽种第二年回归模型的建立、解析和寻优 | 第63-67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63-64页 |
·模型解析 | 第64-66页 |
·施肥模式寻优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黄芩微量元素累积规律和施肥对其影响 | 第70-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70页 |
·试验设计 | 第70页 |
·样品制备 | 第70-71页 |
·样品消解 | 第71页 |
·金属元素测定 | 第71页 |
·数据处理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黄芩各器官 Fe 的含量及动态变化 | 第71-72页 |
·黄芩各器官 Cu 的含量及动态变化 | 第72页 |
·黄芩各器官 Mn 的含量及动态变化 | 第72-73页 |
·黄芩各器官 Zn 的含量及动态变化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