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软开关技术 | 第12-17页 |
1.2.1 软开关技术的提出 | 第12-15页 |
1.2.2 软开关技术的分类 | 第15-17页 |
1.2.3 软开关技术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和对策 | 第17页 |
1.3 软开关电路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1.4 直流变换器的发展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不对称半桥软开关变换器的发展 | 第21-49页 |
2.1 对称半桥LLC谐振变换器 | 第21-24页 |
2.1.1 基本工作方式 | 第21-23页 |
2.1.2 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2.2 不对称半桥PWM变换器 | 第24-32页 |
2.2.1 原理分析 | 第25-27页 |
2.2.2 稳态分析 | 第27-28页 |
2.2.3 软开关实现条件 | 第28-30页 |
2.2.4 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 | 第30-31页 |
2.2.5 占空比丢失 | 第31-32页 |
2.3 倍流整流电路器 | 第32-38页 |
2.3.1 整流方式的比较 | 第32-35页 |
2.3.2 倍流整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 第35-36页 |
2.3.3 整流电路与占空比的关系 | 第36-37页 |
2.3.4 倍流整流电路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2.4 改进型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 第38-48页 |
2.4.1 副边改进电路 | 第38-41页 |
2.4.2 原边改进电路 | 第41-43页 |
2.4.3 原边辅助型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 第43-45页 |
2.4.4 副边辅助型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 第45-47页 |
2.4.5 其他软开关式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新型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 | 第49-83页 |
3.1 回路拓扑及调制策略 | 第49-51页 |
3.2 回路的工作原理 | 第51-67页 |
3.3 占空比与开关频率的设置 | 第67-69页 |
3.3.1 PWM占空比的设置 | 第67-68页 |
3.3.2 开关频率的设置 | 第68-69页 |
3.4 变换器相关参数计算与分析 | 第69-72页 |
3.4.1 隔直电容电压 | 第69-70页 |
3.4.2 输出纹波电流的改善 | 第70页 |
3.4.3 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70-71页 |
3.4.4 原边峰值电流I_p的计算 | 第71-72页 |
3.5 软开关条件 | 第72-73页 |
3.5.1 能量条件 | 第72-73页 |
3.5.2 时间条件 | 第73页 |
3.6 占空比丢失 | 第73-74页 |
3.7 有缘辅助谐振缓冲单元的设计 | 第74-75页 |
3.8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表达式 | 第75-79页 |
3.9 回路参数设计 | 第79-82页 |
3.9.1 变压器匝数比的确定 | 第80页 |
3.9.2 有缘辅助谐振频率的确定 | 第80页 |
3.9.3 串联谐振电容、电感及滤波电感的确定 | 第80-82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83-99页 |
4.1 仿真平台MATLAB软件介绍 | 第83页 |
4.2 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83-88页 |
4.2.1 仿真参数的设置 | 第83-85页 |
4.2.2 开关驱动信号 | 第85-86页 |
4.2.3 稳态工作模式验证 | 第86-88页 |
4.3 软开关波形评价 | 第88-95页 |
4.3.1 额定负载时功率开关管波形评价 | 第88-90页 |
4.3.2 轻载时功率开关管波形评价 | 第90-93页 |
4.3.3 副边整流二极管波形评价 | 第93-95页 |
4.4 变换器理论特性仿真验证 | 第95-98页 |
4.4.1 无损谐振电容与变换器软开关实现的关系曲线 | 第95-97页 |
4.4.2 稳态时的开环控制特性 | 第97-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5.1 结论 | 第99页 |
5.2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9页 |